心理学很经典的一句话是:我们最想要的关系,其实是这样的一种愿望能被满足——“我想找一个人,处理我的感受,而不是,处理我的事情。”
这是一次幼儿园的亲子运动会,我看到好多没有拿到奖牌的孩子都很哭了,因为没有拿到运动会的名次也就得不到奖牌。虽然这个奖牌没有值几块钱,但是眼看着其他孩子在眼前炫耀,着实难受。
看着孩子们哭,作为家长当然是心疼的,当然可能还有一部分觉得自己没有面子,自己的孩子竟然为了这么一点点的事情当众大哭。留意一下,几乎家长们都是耐心的开导孩子,我听到离我最近的家长,看到孩子哭泣有点心疼,不断向孩子解释:没有关系的,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挫折的,都会有失败!这只是一件小事情。有人赢,一定也会有人输的。咱们下次一起加油,好吗?
这话说的很有理,一点没有问题!
我想我们成人也会经常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比如下班回到家,你抱怨工作的辛苦,领导的不理解,然后配偶来句:哪个单位不是这样,你自己小题大做。实在不愿意去,那就别去了!接下来就是要么沉默要么争辩!好像我不开心是我小题大做了!
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对方的语言是:好像你今天在单位不太顺利,有点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和我说说吗?辛苦你了!这样说的时候,是不是让我们更加愿意说下去,等事情说完,情绪也就跟着语言出来了。然后不开心的感觉可能很快烟消云散!重点是你看到了我的不开心,而不是仅仅在谈事情本身。
再回到运动会的事情,如果我们家长可以一边抱起孩子或者一边用其他的肢体语言向孩子表达我们的爱,一边感受孩子的感受:你很希望拿到奖牌,没有拿到奖牌真的让你很难过。那就难过一会儿,哭一会,哭出来啊就不那么难过了!可能孩子被共情以后会更加伤心,但是这个时候的哭泣是一种被允许被理解的眼泪,当情绪和感受出来以后,这个事情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最怕的是用讲道理来克制住孩子内在的悲伤。事情过去了,悲伤却留在了心里!等以后再遇到类似失败事情,那种不开心的感受马上跑出来攻击我们,不能接受失败和挫折,很可能是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被允许因失败而带来的难过,事情过去了,但是因事情而带来的伤感情绪越积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哪里还有勇气去面对挫折和失败!事情未来到,早年的不舒服的体验早已出来占据心头!
这让我想起前断时间女儿哭闹的事情。老公在厨房做晚饭,我准备洗衣服。女儿在客厅玩,突然“妈妈,你快过来”我说:“哦,妈妈听到了,妈妈马上来”(及时回应孩子)
我过去一看,前一天新买的收银机玩具的纸槽卡住了!“妈妈,你帮帮我”我说“好的。
结果弄了半天还是卡,我说“我需要把她全部拆开看看能不能修好,可能能修好,但是有可能我技术不够,会更糟糕”她开始着急(我家规定每个星期20元自助零花钱,这是前一个晚上她花了100元自己的零花钱买的,因为太喜欢这个玩具,代价是一个月不能花自己的零花钱,而且用了一张她认为的超级大的超级珍贵的100红钞,犹豫了半小时才决定的)
她开始哭闹愤怒“不行,你必须把我修好,你修不好就要陪我新的”大哭。
我说:对不起,这不是我把你弄坏的,我很想帮助你,但是不能保证。(当时没有倾听到她的情绪)
她开始哭的更厉害,老公出来看,问了情况,说那就再买一个。我说,不行。
女儿哭的更厉害!我抱起她,坐在我腿上,她不断的说:你这个坏妈妈!你是我们班最坏的妈妈!并用手不断打我的手臂。哭闹,无法安抚(当时想,是好久没有哭了,让她发泄一下吧)。
等情绪稍稍平稳(哭声不再那么尖锐),我抱起她说:这个玩具是你刚刚买来的,而且是花了你那么多的零花钱,你又是这么喜欢它,所以纸卡主你就特别难过!妈妈小时候也有特别喜欢的玩具,坏了的时候我也会特别难过,大哭一场。(她快停下来的节奏,听我这么一说哭的更加伤心了)
一分钟以后,她慢慢停下来。又过了一会儿说:妈妈,其实纸卡主也没有关系,就假装你已经买了很多东西。不就好了!不用买新的。
吃饭时,老公问:你怎么哄好的?我说:她是玩具坏了,太难过了!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再去指责她的不讲理!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关键是允许这个情绪的发生和流动,通畅了以后,孩子很可能会有自己的办法去应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她的内在也更坚强和阳光。然后看到孩子的情绪下的冰山,她的表现出来的是对我拒绝买玩具的愤怒,其实最根本的是失去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悲伤,当我们看到她的难过和悲伤,自然可以换位思考,接纳孩子了。
如果我当时停留在拒绝买玩具的愤怒上,停留在孩子打我,否认妈妈的情绪里,那么这个哭闹就毫无意义,反而会成为伤害。
我们经常说无条件接纳孩子,而是希望父母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并不代表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当孩子生气了打人的时候,“愤怒”的情绪是应该被父母理解,但是“打人”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去阻止。
先抱走情绪中的这个孩子,抱抱她,摸摸她的后背,亲一下她,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是太生气了!”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再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向对方可以表达我们的愤怒的情绪,和我们的需要。比如:我看到你很喜欢我的玩具,但是当你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拿走我的玩具,我真的很生气!我希望你可以马上还给我!或者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可以找老师和家长帮忙。
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而有条件接受孩子的行为。
作为孩子,她们的内心都渴望父母的理解,都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接纳。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父母用道理来否定孩子的感受。
其实成人也一样,在我们难过的时候,我们更希望听到的是:你怎么了?看起来有点不开心!而不是:你怎么又生气了!生气对你不好,对孩子也不好,你就应该怎么做,你应该怎么说,下次才不会让事情失败!是不是前者更能走进我们的心里。
我也兴庆我的孩子在关心他人生气的时候第一句是:你怎么了?而不是大多数孩子那样:小孩子不可以生气的!生气是不好的!
在难过的时候,你跟我讲道理,你只是站在了你自己的理性世界里,很可能他就一直被如此对待。而此时,我们更需要被理!孩子更是如此!
在晓之以理之前,请先动之以情,一定可以事半功倍!让关系越来越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