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学习》
什么是学习
学习,不一定每天能看见进步,这需要行动系统和学习系统双翼结合起来。
学习初期是漫长的休眠期,一旦持续学习到一定的程度,才会从量变到之变,然后实现飞跃。如亚洲翼装飞行第一人张树鹏,艰苦训练了12年,终于在4月30日从身着翼装跳下机舱,以每小时200多公里的速度顺利穿过张家界天门洞。如原来岌岌无名的演员张颂文,45岁才在《狂飙》中,饰演黑帮老大高志强,角色出神入化,有血有肉,为大家所称颂,几乎家喻户晓。
Scalers说,学习系统有四个方面:
一、扎实的领域基础知识体系。这是最艰难的部分,有漫长的沉默期。譬如建造高楼大厦的地基,楼层越高,地基越深,像大树复杂的根系,是隐性的,熬过这段时期,进步才能显现。
二、模块间的关联类比和逻辑推理。其中提到“隐喻”,即通过另一个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我的理解是,每个知识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相互链接、构成综合的知识网络。譬如建房,每层楼房之间的框架、楼梯和地板。每个知识点不是孤立的,在整体系统中有它的位置。譬如人的细胞组织,在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八大系统中都有它存在的位置。只有将单个的知识与物体、人、文化等相互类比,于是产生经验。
三、抽象以及面对抽象的思考。抽象,就是将具体的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即由具体到普遍,适用于很多类似的情况,迁移到其它领域,这样才能做到创新。譬如说,一次性筷子,不仅可以用餐,也可以作为一个簪子,将长发扎成一个髻。也就是说,筷子的功能除了夹菜,还可以作为小棍子的功能,用废弃的筷子疏通自来水管等。抽象,就是将物体的普遍功能扩大化。人类,模仿鸟,发明飞机。也是如此原理吧。
四、构建全面连接的体系网络。为了克服遗忘,或者说一条道行不通,可以从另一条线路,也可通达。如从北京去上海,可以乘飞机,也可以乘高铁。如果某一条道理堵塞,可以重新规划。四通八达的知识体系,相互关联。如人体的八大系统,如果一个系统出现问题,其它系统会支援,确保整个人体功能正常运转。(不知这个比喻是否确切)总结四个方面:基础、类比、抽象、体系。
学习的个人体会
想不到学习系统包含以上四个方面,原来只知道第一点,打基础;而深度学习,需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就是类比;另外,及时进行总结,就是抽象,抽取共同的特征;最后,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知识不会孤立。知识的灵活运用,需要在整个体系中发挥其最大的用途。私下里琢磨,能否将章义伍、华红兵、张琦等的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学校班级管理中,如章的企业流程管理、华的企业营销、张的流量商业培训,如果将之拓展,在其他行业是否可行呢?
《认知觉醒》
这与周岭的《认知觉醒》中的引用的凭感觉学习法之一“熔断不读书法”有关联。读到你受到启发,或拍案叫绝的内容,就应停下来,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点我受到启发?我能否把这个点用到其它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以后,我会多问自己:Why?3 different situations? Similar knowledge? 这样就会引起发散思维,一个知识点可以链接多个场景。
过去的读书笔记,只是摘抄金句,或引起共鸣的观点。而深度阅读,须切合生活体验,加以思考,并持续行动,内化于心,及时输出,并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