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单位时间内阅读的字数,二是减少无效信息的输入。第一种途径的代表是指读、扩大视幅、消除默读等,第二种途径的代表则是扫读、略读、猜读等。
指读
指读法,就是阅读时在用手指或者笔等细长的物体引导眼球的运动。
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先为了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界中生存下来,需要时刻注意外界的动静。眼睛对于捕捉动态事物能力的要求要远胜过静止事物。
而阅读时文本是静止不动的,结果就是阅读对眼睛来说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我们会下意识的走神和回读。
通过用手指或笔来引导眼球的运动,实际上是将捕捉静态事物转变成了捕捉动态事物。一方面可以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回读。
指读一开始的时候可以一次一行,随着练习的增加,可以逐渐增加行数。
扩大视幅
眼睛在阅读时会产生停顿或者凝视,视幅则是指阅读时眼睛停顿一次所能看清的文字、词组和句子的最大限量。
而扩大视幅则是增加每一次眼睛停顿时所能摄入的信息量。
在阅读的时候不要以字或者词为单位,而是改成以短语或句子为单位。
可以通过将书本举得比平常更远来扩大自己的视幅。
可以采用舒尔特表进行扩大视幅的练习。
消除默读
我们平常阅读文本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在心中默念出声,这会拖慢我们阅读的速度。
默读实际上对于我们理解文本是有帮助的,完全消除默读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不会念出表达停顿的逗号、表达疑问的问号等标点符号,对于文章中大量的简单词汇,比如说“和”“但是”则完全没有必要默念出来。
同时我们可以适当加快阅读的速度,来减少默读。
扫读
扫读 (scanning) 就是通过快速浏览文本检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这个方法要求你事前明确自己想要的信息是什么样子的,带着目的去读。快速浏览文本找到可能的关键词句,再仔细阅读关键词句的前后部分。
略读
略读 (skimming) 就是忽略大量不必要的信息,聚焦关键信息。
实际上不同阅读材料的信息密度(信息密度是指对于主体来说有效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比率)是不同的,通常教科书、人文社科等书籍的信息密度比较高,商业畅销书、小说等书籍信息密度比较低。
书籍内容本身的信息密度也是遵循二八法则,不均衡分布的。我们可以跳过无效的信息,快速浏览简单的信息,精读重要的信息。
在阅读的时候先翻(不是浏览)一遍书,了解书的篇章布局。接着读书籍的序言、目录、后记等内容,对书籍产生整体的印象。
再根据个人需要跳到感兴趣的章节去读,如果有章节摘要则先读摘要,接着读各级标题,然后读黑体字部分,最后再细读自己感兴趣的具体内容。
猜读
我们知觉加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另一种则是自上而下的加工。
想必大家都知道“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都乱的。”这实际上就是采用了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
对于熟悉的领域,我们的大脑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知识,我们在阅读相关领域的信息时,大脑根据已有的知识自动理解、猜测和补全信息的内容。
在读书时,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标注下来,先去阅读后文,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大概可以猜到和理解不懂的地方了,之后再去查资料检验自己的猜测和理解是否正确。
在阅读书籍的名称、目录、标题等内容时,都可以望文生义,猜测作者可能的表达内容和论证方式,阅读之后进行对照,如果不一样,就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下不同之处。
小说、商业畅销书、工具书等书籍本身的信息密度比较低,同时结构清晰、内容理解起来也比较简单,可以速读。在阅读前规定要花费的时间和要达到的目标,为了符合要求,会不自觉地采用各种速读的技巧。
而对于阅读充满障碍的书籍或者自己所知甚少的领域的书籍,速读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即使你采用了上面所说的技巧快速看完了一本书,也无法理解书中的内容。
想要提升快速阅读的能力,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大量积累这个领域的经验和知识。可以由浅至深地读这个领域的书,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来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