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却在天气预报之外与明亮的天空狭路相逢了,就在下午,雨急风骤噼里啪啦的追追赶赶而来。
对面的同事不紧不慢的看向窗外,随即带着疑问的口气说:“这天气预报也没有雨啊?这怎么还说下就下起来了呢?”
我笑笑,但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窗外除了这急匆匆的雨,还有阳光依然在,这雨好在不是阴天的雨,而是晴天的雨。
有时候这伏天的雨更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加餐,不知道会在哪一刻突然间就会让人面临考验。
就像今天的自己,本来以为为了方便工作,接下了原来在别人手里的活,当时只想到了便利,却没想到有些东西它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这变化多端的过程中,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平时习惯于恪守原则的人来说又将要面临怎么样的考验呢?所以,心情上也是恹恹的。而在此刻,这窗外的雨,也更让人多了一层紧迫感。
小时候喜欢听雨,心情好的时候也喜欢听雨。尤其夜晚的雨,若是在家中,或者恰逢正在床上休息的时候,这雨,听起来格外富有诗意。
宋代蒋捷的那首《虞美人•听雨》更是让人听出了人生的况味。“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这雨是欢快的雨,是不知愁的雨,更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值得留恋回忆的雨。轻歌曼舞,灯红酒绿。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是天涯孤旅,异乡漂泊的雨,也是犹豫、彷徨,不知路在何方的雨,更是风急云低,秋雨潇潇,无不透着满怀悲凉的雨。尤其是那只失群孤雁凄厉哀鸣的叫声,更给这秋风苦雨平添了万种愁绪。
有人说,当年蒋捷写下这阙词的时候,正是在宋亡后,他身怀亡国之恨,入山后隐居不仕的时候。也难怪,面对故国之思,山河之痛,即便平凡如我辈还要抒发几许愁思,何况是心有家国情怀的文人们呢。虽然那个时候的蒋捷隐居在自己的家乡宜兴沙塘竹山,可当他听到竹山福善寺的水缸落雨声时,还是触痛了他忧国忧民而又深感无力回天的愁思。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此时的雨是孤独萧索,凄凉悲苦的雨,更是白发苍苍,垂垂老矣的雨,也是面对江山易主,历经少年的欢乐壮年的愁苦之后麻木和无奈的雨。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此时的雨是顺应,是任其自然,是心如止水,更是波澜不惊的雨。
有人说,这是蒋捷对一生的总结,也是暮年的醒悟。想想自己一介书生,纵有千般爱国的热忱,却只能做到“不仕元”,而隐居山野,面对异国的江山又深感无力回天,这其中的无奈、悲苦与不甘也只能借助这雨声渡过这这漫漫长夜了。
我们没在宋代生活过,也无法真正去体会蒋捷当时的心境到底如何,但他那满腔热情的爱国情怀却与如今的我们不谋而合。
所以,如今这雨听起来纵然有着小门小户的万种愁思,但仍然不失包容与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