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鸭子,首先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满地蒌蒿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一派生机盎然、清新明丽、自在闲适的景象和氛围跃然纸上,不仅如此,东坡在此诗中还提到春天的珍馐美味:既有青翠鲜嫩的芦芽,又有令食客趋之若鹜的河豚。当然这里的鸭子形象却耐人寻味,“先知”即化身为时节的布告者,其嘎嘎的欢快叫声、水中嬉游的自在以及向人们昭示的生机与活力都令人心生欢喜。不过,这里我不打算来品评诗歌,而是借东坡之诗来铺垫黄梅的特色美食之一:竹笋闷腊鸭。
长江流域,养鸭者众,鸭的种类也及其繁多,而以鸭为主题的商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各显身手,各自成为一方诸侯。君不见,北京烤鸭雄踞北方,精武鸭脖和周黑鸭称霸中原,酱板鸭统领南岳,毛哥老鸭汤则独领西南,广式烧鸭问鼎岭南。三套鸭则以其营养、精致和苛刻的做法闻名江浙一带,麻溜野鸭却以非同寻常的野味风行西北各地。在这么多煎、炒、烹、煮、炖、卤等做法的菜系中唯独不见竹笋闷腊鸭的踪迹,不能说不为之遗憾。今天我就来为竹笋闷腊鸭而正名,以期各美食家领略其风味和人情。
竹笋闷腊鸭,看起来这道菜名再普通不过,尽管如此,腊鸭和竹笋的搭配可以最大激活鸭子的咸香和竹笋的鲜美。腊鸭最好以散养一年的土鸭为佳,竹笋则以晒干的春天新鲜细笋为妙。而这两样食材在黄梅是屡见不鲜的。鸭子是自家养殖的,笋子是房前屋后山坡草丛中冒出头来的。不过这二者的相遇要经过从春到冬的时间检省。笋干的收藏要防潮,防霉还要防鼠,腊鸭的制作可得凭借多年的经验精心制作。如此才能在一个全家团聚的夜晚,或是亲朋好友相聚的黄道吉日成就这么一番美味。
其实竹笋闷腊鸭制作方式极其简单,提前两天用温热水泡发笋干,再将腊鸭洗净,切块放锅里炒香,加入生姜、料酒和大葱去腥,加入笋干,加入开水熬煮,煮三五分钟后盛起放入土砂罐用碳火慢慢炖煮。一两个小时之后,撒一点精盐、葱花即可。这样一道汤鲜味美的腊鸭闷竹笋就做好了。腊鸭肥而不腻,笋干爽口弹牙,汤汁馥郁芬芳,来一碗可以让人解乏、忘忧和沉醉。腊鸭闷竹笋,它是家乡最地道,最温情也最普通不过的一道菜肴,可是它却聚集了时间、空间、和此在的我们围炉畅叙,一种乡愁,一种与天地共在的怡然,一种与人共在的欢乐都弥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