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昨天晚上睡觉实在太晚,今天早早的就犯困了,捧着书本却一直打瞌睡,一行行文字都成了催眠符,整个人困乏的不行。打开博客想写点什么,脑子却一直短路,伏在桌子上眯了一会,终究还是打不起精神,索性就把电脑关了,去洗了个澡,没成想洗完澡却来了精神,索性就再次打开电脑码几行字。
鉴于今天的状态,写一下焦虑,也说一下新看到的一本书《写作禅》。人在焦虑的时候,心智、情绪和思考能力都会持续的动荡,甚至会陷入没有目标,没有归属感的躁动中,而这个过程会大量的消耗我们的能量和精力。这种状态有时候会自我强化,也就是说人一旦陷入了持续的焦虑状态,这种状态会反向来影响人的性格和心智模式,如果这种心智模式定型了,就会长期的产生焦虑。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认为焦虑的产生通常是因为不确定性,或者过于繁重的工作导致的,其实这都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幻觉。绝大多数我们所焦虑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如果把正在焦虑的事情列一个清单,把它们明确的写下来,一个星期后再仔细看看这个清单,就会发现自己列出的很多导致自己焦虑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存在,但是过去的一周你也没有尝试过任何解决的方法,但它还是没发生。
虽然这些事情都没发生,但我还是焦虑,那怎么办?其实我们之所以陷入焦虑,并不是因为有无穷的事情让我们陷入焦虑的,而是陷入了焦虑的状态,或者说是精神上的某种状态。你觉得外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有太多繁杂和恐惧,是外界让你焦虑的,其实是因为你陷入了焦虑的状态而已。
在那种状态下,我们的精神没有一个落脚点,导致我们的情绪和心智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一些像伤感、愤怒、哀伤、欲望、懊悔和怨恨等负面情绪不断像我们涌来,我们没办法阻止这些情绪的产生,就开始焦虑了。
按照这个说法,如果精神能够集中,心智和情绪能够恢复平衡,就能减少焦虑了。通常我们听到的一些做法就是深呼吸、静坐(有点像佛家的禅悟,收拢心神),但有时我们越是静坐,这些念头或情绪反而越清晰,到头来还是身心疲惫,所以说这方法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接下来说一下《写作禅》这本书所说的方法,就是坐下来写作。作者(《写作禅》的作者,下文都如此称呼)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了写作,一开始的时候他发现写作会让自己更加焦虑,因为当它坐下来想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总是有各种繁杂的念头在脑子里撞来撞去,很难持续的写下去,为了能够持续的写作,就要想办法阻止这些妄念。
后来她发现,越是有意识的抵抗,这些繁杂的念头就越来越多(想到一个词,心魔),后来尝试着不在有意识的抵抗,这些繁杂的念头反而渐渐消失了。(你越是反抗的东西,它不仅会持续存在,而且会变大越来越强大…某心理学家说的)作者就这样找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就是完全随意的写,想到啥就写啥,完全不带目的,不是有意图的去表达,而是将自己心理当时的感受完全的展现出来。
比如感到很焦虑的时候,就直接在纸上写“老子很焦虑”(这语气就知道我不焦虑…),写完这句后不知道下一句改写啥了,干脆就写“擦,下一句该写啥?”写完第二句后心里啥感受就接着写出了,“我觉得这样很弱智”“这时候要是有个妹子就好了”…
就这样一直写,想到哪写到哪(我手写我心),写个四五分钟后,情绪基本就平静了。但写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细致,比如正好窗外有辆车走过,可以写它的声音、新旧、大小、颜色、品牌…尽量写的详细,如实观照。这时候不要指望自己写下来的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要做的就是写本身。
当这样写下看似没有关联,内容杂乱的句子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好像就没之前那么杂乱了。这是心理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当你陷入某种状态,你能够抽身出来观察自己这种状态的时候,这种状态就会消失。(第三视角,旁观者呗,比如对着镜子哭,就哭不下去了)
作者推荐的这种方法,其实就是让人在看似无目的、无意图的写作态度中进入一种自我观照的状态,让我们的精神和心智有一个焦点,情绪能够保持平衡,达到平心静气了,原来负面的情绪和焦躁的状态就不见了,焦虑也就慢慢的减少了。
这种通过写作来减少焦虑的方法实行起来也简单,第一就是不停的写,在自己没有真正做到平心静气的时候不要打断,可以看到自己真正在想什么,可以把自己的感官都记录下来。第二就是允许自己写出最烂的文字,不用在意文字的连贯性和可读性,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尝试和自己相处。第三是精确,尝试把一个事物写的清晰细致,因为写的越细致,我们的精神就越专注,这样还能提升我们观察理解事物的能力。第四不要控制,不要强迫自己写成什么样的文章,不要说自己认为自己应该说的话,完全随心,想到哪写到哪就行。只有这样,才能沉浸其中。
方法虽然有很多,原理大都相通的,如实观照,认知自我,对自己和事物有了良好的认知,才能更好的把握自己的精神情绪,减少负面心理,减少焦虑状态。
以上就是我从《写作禅》这本书得到写作驱走焦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