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倒一杯水,超出杯沿许多却没有溢出,这是年轻的我们想要的生活。
再来一滴水,打破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这是情怀泛滥下的苟且。
昨天很晚坐公交回家,感觉爱情公寓、一出好戏一定会上热搜,就去刷了微博热搜榜,果不其然。
闺蜜很早就和我约定好要看《一出好戏》,我冲着渤叔我就下单了两张电影票,因为喜欢看《极限挑战》,因为黄渤有个有趣的灵魂。观影全程,偶有笑点,镜头设计巧妙,观影结束我想的竟然是《西虹市首富》,我在便签中告诉自己:如果说《西虹市》是在用喜剧讽刺生活,那《一出好戏》就是在思考生活的过程中诠释人生。
直到晚上坐公交回家,我看着玻璃中的自己“哈哈哈”地笑了,我是因为极限的情怀去看了《一出好戏》,不是嘛?
爱情公寓我没有去看,一方面因为10号那天的场已经订不到票;另一方面因为我害怕对它的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就像《后来的我们》这部电影一样,卖出了情怀,却没有情怀的味道。
很多人喜欢《后来的我们》这部电影,大概是因为她们有相似的经历吧,又或者说,你想起了曾经的某某某。而我就比较厉害了,凭实力单身19年,全程无感看完这部电影。那我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是什么呢,因为我喜欢张智霖版本的《后来》,所以就去买了电影票,这理由真搞笑,却很真实。
《爱情公寓》电影版,网上对它吐槽褒贬不一,我不予评价,因为我还没有看。但电视剧毕竟陪伴了我们半个青春,这份情怀,真的很诱人。
我想,如果暑假还有机会的话,我可能会在某天下午,跟闺蜜发条微信说:“下午有空嘛,去看爱情公寓吧”她的回复一是 好。
那天也许下着细雨,我俩在老时间老地点,点两杯习惯口味的奶茶,看着远处的公交站台,一切都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