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发现黄金屋

 

从小就喜欢看书。记得小时候只要手头有一点钱,就去租小人书的小摊上去租书看。坐着几块木板组装成的长条凳子在街边看得不亦乐乎。长大了家中更是书满为患,满目皆书。

可是奇怪的是,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我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呢?书还是书,人还是人。思想还是我的思想。书并没有成为我的一部分。

直到我看到了一本书才找到了原因——《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原来不是书中没有黄金屋,而是我不会读书。

这本书是韩国作者二志成和郑会一写的。书中通过主人公洪镇洙学会读书,并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读书。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联想到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也是以故事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心理学的知识。我个人比较喜欢通过故事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因为它寓教于乐,让人们能够轻松得学习到新东西。而不是在枯燥乏味中死磕。

主人公李镇洙刚开始是一个根本不读书的人。家庭困难,事业也不顺利,还面临被开除的境地,可谓人生惨淡。后来经过朋友的热情帮助,建立一个个读书目标,从100天读33本书培养读书习惯,到1年读100本书提高专业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在读书中通过下列几个方法,让书真正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1.每个月买10本业务领域里的经典读物。

2.一周读两本。

3.在必须知晓的部分下边画横线做标记,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

4.重要的内容要抄录或录音,利用上下班时间,反复读或听,慢慢消化吸收成自己的东西。

5.每个周末写当周所读两本书的评论。

书中有一句话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在某个特定领域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写的一本书里有近30年的经验之谈。如果你读完100本专业书藉,就跟修炼3000年的功力没什么区别了。

这本书不是打鸡血式的鸡汤书,而是运用科学原理培养一个人的好习惯。因此具有更好的借鉴性。让爱上读书,并通过读书改变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件触手可及的事。

在培养一个好习惯前做到了以下几点,

1.确立了一个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目标。

100天读33本喜欢又有趣的书。对于轻松的事情,人们总是容易开始。而如果一开始设定一个宏伟的目标,就注定起步就很艰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重要的是行动。但是首先要让自己能迈开步子。

2.制定了反抗期的对策。

1.开始培养一个新习惯前减小难度。所以33本书都是自己喜欢又有趣味的书。

2.模式化。在规定的时间读书,更容易培养成新习惯。

3.制定了不稳定期的对策。

1.朋友加油。一起培养新习惯。

让书真正能为我所用。这本书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