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缓缓开离站台,往老家的方向开去。 此刻, 阳光从车窗照进来,列车晃悠着,世界变得单调和安静。
而婆婆正躺在医院的手术台上,我和老公请假回去。上午调了课,十二点上完课,匆忙中给班长安排好下午的事情,又交代同事照看班级。中午时间短,简单下了点饺子,边吃饭边用手机购买了火车票。没来得休息一下,就叫了滴滴打车,赶往火车站。坐上出租车,忽然想到周五晚上是我们班家长群里的家教论坛时间,我要提醒一下今晚主持论坛的小哲家长,让他在群里发消息,以便家长们早做准备。
自从期中考试家长会后,我们约定每周有一名家长提出探讨主题,周五晚上8点开始在群里讨论,寻求解决办法。上周五我们班第一次家教论坛的主题是: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说实在,第一次在群里发起这个活动,我心里很忐忑。怕家长不参与讨论,或者家长问题太多太散,把讨论带偏。
放学时候我喊住了小晨,让她提醒妈妈主持。晚上七点多,我私信小晨妈妈:
上周家长会你发出的问题,你来主持一下吧?
把大家喊出来,8点开始,到9点结束。
快结束时候,问一下哪位家长有困惑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大家准备一下下周讨论。
担心冷场,我把加过私信的家长都通知了一遍,又把我的朋友,心理学王老师拉进班级群。
八点已过,没人说话!
班主任:上周我留的周记题目是《怎样和父母沟通》
小晨妈:我们对孩子要有耐心,先倾听,再建议。有的时候也会有适当的干预,可当他她反感的时候,杠上了咋办[微笑]
班主任:孩子们处于青春期,在家长的眼中,总是觉得孩子听不进自己的话,爱和家长对着干。
大部分孩子在周记中提到要心平气和主动和父母沟通。
大家先来看几篇周记(我把两篇周记发到群里)
王老师:这位同学的一句话“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思维不同,很容易与父母有分歧”,所以,我觉得孩子对分歧的认识是很客观的,真诚的。
不知道家长怎么看跟孩子的“分歧”和“代沟”的?各位家长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握手][握手]
终于有家长出场了!
小智妈妈:假如孩子在家里话语很少,也不知道该怎么问他沟通合适,请教一下
王老师:小智妈妈,谢谢您的信任!今天咱们一起讨论这个话题,好吗?(专业老师就是有把控话题方向的能力,佩服)
小哲妈妈:王老师,孩子总嫌家长管的多,可管少啦他又不自觉。
王老师:小哲妈妈 您好[握手][握手]谢谢您,提出了个好问题,这是很多家长都很头疼的问题。
不过,今天咱们先围绕着“如何沟通”的话题讨论,有时间的话,咱们再讨论您说的话题,好吗[握手]
(王老师始终把控讨论方向,强!)
班主任:我觉得大部分孩子们还是想和父母沟通,父母也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可能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出现了问题,也可能孩子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所以孩子关闭了他们的心灵之门。
王老师: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特别看重友谊,
看重自我价值,
看重在他人心中的位置。
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但是因为不具备独立能力,一方面想要摆脱家庭的束缚,一方面又依赖着家庭的支持。
班主任:目前家庭教育中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许多父母都倾向于把自己的孩子默认为自己的附属品,而非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独立体,这恰恰是引发许多亲子矛盾的根源。
王老师:我们作为家长,一方面想要孩子依赖我们,享受着被孩子需要的感受,一方面要忍受着孩子向往外面世界追求独立的抛弃感。
所以,很想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孩子的生活。怕自己吃过的亏,掉过的坑,孩子再掉进去。
班主任:许多家长很少了解孩子的内心,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凌驾在孩子之上,以关心与爱的名义不顾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自己曾经的乖宝贝突然就变成了小恶魔。
王老师:其实,想想所有的父母哪有不想让孩子更好的?哪个父母会故意刁难自己的孩子?
同理,那个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哪个孩子不愿意把自己搞得光鲜亮丽,成绩优异?
从这一点来看,父母和孩子是一条战壕里的队友。
小琪妈:老师您好 如果孩子不听话 说啥啥不听 比较叛逆嫌我们管的多怎么办?
小欣家长:孩子问他啥他老不理你也不知道咋回事?
小梦妈:对,以前你问她还给你讲讲,现在有些事情他都不跟你说。还没说两句来,她感觉就可不愿意听。
王老师:家长们,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父母想要的。
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看得见,孩子心智的成长,父母们也要看得见。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不仅是年龄,还有他们的心理成长。
小辉妈:我们都是从十三四岁过来的,我们可以以我们当时的心态来和我们的孩子聊聊天。(换位思考,棒!)
小哲妈:是的,跟孩子聊自己曾经的求学历程,孩子也愿意分享他在学校的事情。
小辉妈: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聊他在学校的情况,聊他喜欢的事情,有时也会批评他,但会考虑孩子的感受,批评错了会主动给他道歉。
小涵妈:每天和孩子聊聊天,陪她一起写作业,一起听歌,谈论一下她感兴趣的明星和话题,孩子会主动和我说她在学校的事。
班主任及时肯定这两位家长的做法。提出:孩子的成长当然需要批评。批评孩子,也要考虑他(她)的感受,如果父母错了,也要学会道歉。
因为孩子,我们也会了解时下流行的东西,歌曲和明星,一些时髦的词儿,比如彩虹屁,我都是跟着孩子们学的。和孩子一起去经历,去拥抱大自然,感受这个世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就会收获到理解和信任。
小琪妈:我们心态总是不好 跟孩子们沟通着沟通着总会吵起来 可能自己也没什么耐心吧!
班主任鼓励:摩擦和碰撞都在所难免,换位思考,耐心解决,是父母和孩子都渴望的结果。
看着群里互动起来,我才稍微放下心来。
王老师不失时机地梳理了问题:看到 群里各位家长的困惑,都是集中在,想跟孩子有更多的交流,沟通,但是孩子不爱跟家长说的很多。
家长希望能打开孩子的心扉,走进孩子的世界。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可以试着找找,我们作为成年人,做些什么,可以走进孩子的世界?或者说,我们想一想,孩子的需要什么?给他们想要的,而不是我们认为必要的。
我想到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鱼,用自己最喜欢吃的红萝卜,三次都一无所获。忍无可忍的小鱼愤怒地吼到:“再用红萝卜,我要扁死你!”
我们想想,我们谈的话题,是孩子想谈的吗?孩子想谈的话题,我们熟悉吗?我们允许孩子谈吗?我们能不能谈得来呢?
这时候,班长小益的妈妈发了一句语音,我一听,是班长的发言。我赶紧在群里说:这是班长孙毅哲的发言,他昨天告诉我也想参加这个话题讨论。
一瞬间,群里的家长都在聆听班长的发言。
班主任不时点评:
小益的话告诉我们,想改变与孩子的关系,先要改变自己。
当班长说不要逼迫孩子学习,学习并不重要的时候,我赶紧补充:
优秀的孩子对自我要求会更高,而非家长逼迫。小辉认为学习是幸福的,他在不断努力和探索中收获的是快乐。这与他们家良好亲子关系的有很大关系。(小辉是大家心目中的学霸)
尽力开发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方式,让他们的人生格局更开阔。
想改善关系,想做孩子的朋友,就是要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尽量陪伴孩子,提高孩子生活的参与度。
家庭氛围很重要。文化熏染是一种习惯。读书就是与高尚的人做朋友。
我们不放弃自我成读书就是与高尚的人做朋友长,和孩子一起进步,恐怕比单纯的说教要好。
家长们,改变自己是王道,一起加油吧!
班主任总结:我们成年人小心翼翼,不知所错,想和孩子好好沟通,但多是收效甚微,或者虎头蛇尾。你看,班长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给我们更多具体的方法,是不是比我们成年人更能说到孩子的内心?
简单的说教,往往变成唠叨,让孩子厌烦,真诚的沟通才能化解与青春期孩子的矛盾与隔阂,成为他们人生的导师,和可信赖的朋友。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今晚的探讨虽然开始得有点慢,大家还不习惯,但是我们却收获了许多,许多。
第一次家教论坛总算有惊无险地顺利结束了。
反思:1、一定要早点提醒家长,让家长有所准备。
2、需要有人把握讨论方向,配合好主持人。
3.成年人的话不管怎样有道理,总比不上孩子同龄人的话,孩子更能懂孩子。
4.孩子的改变容易,家长的改变较难。
愿我们第二期家长论坛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