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为何变为伤害!

       今天和女兒一起支持一個單親家庭,因為年會我們家庭的分享感動了這位媽媽,她很羨慕我們家庭的幸福,夸奖我们孩子的优秀,一再邀約我們支持下她女兒。說實在特別心痛這個「愛」女兒的媽媽。本來約好中午12點見面,因孩子要睡懶覺,媽媽拿女兒沒法,只有打電話讓我們遲點出發,媽媽用心良苦!電話里媽媽很痛苦,一再說自己真什麼辦法都用完了,已快要抓狂了!「媽媽有多痛苦,女兒就有多難受!」我女兒夢瑤在我耳邊輕聲說。是呀,這不是過去我跟女兒的相處模式嗎?要不因為自己太忙不管女兒,用金钱和物质建立跟女兒的聯繫(逃避作妈妈的责任),孩子收不到真正的愛和關心;要不就选择一切自己解决(對孩子缺乏信任)剥夺孩子的成长权利,一邊保姆女兒一邊抱怨,不敢挑戰女兒沒有原則,一味的遷就妥協,把自己搞成怨婦,非常的被動狼狽。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对孩子来说真的很简单,是父母做出的“在意孩子”的行为,是父母了解、尊重,并倾听孩子的内心,是那双大手给孩子的那种被呵护,被关注的温暖的感觉,是父母在跟孩子相處的过程中传递給孩子被接纳被尊重与包容的感受,父母的用心和愛是滋養孩子成长的重要源泉。缺失父母的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枯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感恩盛世贏家系統讓我懂得什麼是真愛,才有了現在和老公孩子親熱相處,享受天倫的幸福。然而這位媽媽,明明是想讓我們支持孩子,但是又強調不能觸碰女兒性格,更不能提贏家,怕女兒反感。經過一番交流,發現媽媽一心寄希望讓女兒改變,認為自己學了很多東西,什麼都知道,有意无意回避自己的責任。是的,這位媽媽確實學了很多對付孩子的方法道理,目的是搞定孩子。媽媽的心沒有通,沒有真正為孩子的生命負責,孩子收不到媽媽發自內心的愛,感受不到關心關愛,媽媽無法走進孩子的心,孩子收到更多的是交換,媽媽對我好,要搞什麼名堂(有目的的交換)。通過交流和分享我曾經跟女兒夢瑤相處的心路歷程,這位媽媽也意識到,媽媽改變百分之一孩子改變百分之九十九的道理,后悔曾經的掌控焦慮的情緒帶給孩子的傷害,願意挑戰自己走進系統学习,先改變自己,給孩子做出榜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回到家後我跟女兒结合我们曾经走过的心路历程,剖析探討孩子變得脆弱拖拉和睡懶覺這些性格特徵的形成,整理出來分享給媽媽們,希望對家長們有所支持和幫助。

         母親外強中乾,沒有安全感,人格不獨立,在女兒面前沒有定位,原因是逃避怕惹怒脆弱的女兒。佔有欲,戀女情結,將所有的感情重負壓在女兒身上。導致孩子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另一個極端就是沒有主見,事事都過分依賴父母。因為媽媽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幹練,因此,會苛求孩子做最好,一旦孩子沒有做好,就可能遭母親責罵,這種「強勢」情緒嚴重影響孩子。單身家庭的母親不自覺的把培養子女當成自我實現的途徑,把自己價值依附於子女身,錯誤的認為子女成功和失敗就是自己的成功失敗,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子女身上,把自己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而孩子則在這種種約束中變得自卑。過分苛求造成年幼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增加,這個時候孩子就變得疲沓,任何行为都無法觸動她,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让「愛」变成了伤害!

【何云娟~一个生命怒放的幸福女人   第100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