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老早来到单位。先到楼上收拾完办公室。然后下楼要看看在一楼活动的老干部。到二楼时,就听见一楼 的吵闹声。我急忙小跑到一楼。
原来,一个老干部的儿子(暂且称呼他“李”吧)在大声对着守卫呐喊。守卫站在一旁,眼中带有些许不满,但他没吭声。李反而来劲了,直往上上,最终被我们拦下。
最后李还骂骂咧咧的,“一个打更的见了我们不快点儿,还吱吱扭扭的。”他的这句话明显是对守卫的不尊敬,让人听了反感。我觉得他真给他的老父亲丢脸。
李的父亲是资深的离休老干部, 愿意看书。老干部九十岁了,耳朵及腿脚不太灵敏 ,来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时都由他的这个已经退休的儿子李陪同。今天这位老干部想借书看,他们来时,时间还早,我们都在楼上忙活。
通过当时在场的其他老干部的叙说,我们得知了事情的真委。李见楼下没有工作人员,便气势汹汹地推开守卫的门,毫无礼貌可言,“哎,把你们单位电话簿给我,我要打电话给他们!我爸要看书!”他态度强硬地要守卫把单位工作人员的电话簿拿出来。守卫在犹豫,结果李就火了 。
通过这件事也让我对单位的守卫人员肃然起敬。我觉得他不拿电话簿是他的敬业精神的一种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知道单位工作人员的电话簿不能给一个陌生人,更不能给这么没素质的人。再者,也显现了他是个有尊严的人,就算他认识李,但李对他那么无礼、不尊敬,所以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不能把电话薄给李。再者,对方再吵他也不声张,表现了他是一个有涵养和有素质的人。
其实,大多时候,无声语言比有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多得多,而且也深刻得多。真正会说话的人,不仅会用嘴说,还要懂得如何用“不说”来说。
这件事也说明了李的说服力很差。
美国阿肯色大学名誉心理学教授艾瑞克·诺蕾丝曾说:“说服是一切社会交往的基础”。
真正懂得说服别人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可以通过表情或肢体的一些动作增添被说服者的好感。说话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不是靠声高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是靠语气的得体而取胜。
比如李,可以对警卫报以微笑,诚恳地说明来意。实际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让他搞得很糟糕。
其实声音高的人不一定有理,而事情的是非曲直早晚会澄清。不妨先倾听一下对方的理由,与对方沟通好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那天,几个闺蜜约好到一咖啡厅享受美好的下午时光。几个人好久不见,聊完家常开始聊工作。大家都聊在兴头上,随便点了几杯咖啡,还点了几杯牛奶。
不一会,牛奶上来了,大家喝了第一口,感觉味道不对,牛奶还结成一块一块的。
服务员被叫过来,询问明原因,服务员殷勤地笑着向我们解释说,他们的店刚开业不久,为了答谢我们的光顾,在我们的牛奶里加了赠送的橘汁。
“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啊,成心耍我们吗?”丽丽有点恼火。服务员立马收敛笑容,怯生生地看着我们。这时他们的老板过来了,一脸懵懂。
我们按压住了脾气火爆的丽丽。
请客的小杰心平气和地对老板和服务员说:“橘子、杏、酸石榴等都是含果酸较多的水果。它们与牛奶混合后,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果酸很快结合形成较硬的凝块,消化吸收会比较困难,所以,这些果汁与牛奶不能混合。应该在喝牛奶一小时以后再喝果汁比较好。”
他们直点头,老板连说“学习了,谢谢你们!”赔礼道歉后,给我们分别换了牛奶和果汁。
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我们继续开心地聊着。
我们准备走时,老板还把我们送出来,给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有理不在声高。有理还能做到说话的语气得体,这样的人不仅能说服对方,还会让对方对你产生敬意。
声音高的时候也预示着你的愤怒,愤怒的情绪不仅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有损自己的形象,有时还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堪想象的后果。
前段时间某市万达广场儿童乐园发生命案。原因是两位家长因孩子玩耍时有碰撞,一位家长因两个孩子的事说话声音很大并且产生过激反应而激怒了另一方家长,结果……
如果你好事的话,可以百度搜索一下,因说话声音及语气不当而发生命案的事例不胜枚举。
当生活中遭遇某些冲突时,对不值得说理的人可以“不说”,让事实证明一切;而对于生活中的一些误会,只要把握好说话的语气和分寸,就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接受,才会达到说服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