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讲了斋藤孝先生的《如何有效提问》一书中,如何问出好问题的三个坐标轴,即:
第一坐标:y轴:抽象-具体,x轴:非本质-本质;
第二坐标:y轴:自己想问-自己不想问,x轴:对方想答-对方不想答;
第三坐标:y轴:符合现在的语境-不符合现在的语境,x轴:符合对方经历的语境-不符合对方经历的语境。
(如果您错过了这期分享,请出门左拐找到那篇文章)
不少学友表示喜欢这一类的干货,所以本次三米君也决定进一步地总结和梳理这本书中有用的内容,希望能给你以收获,那么本次要分享的干货是什么呢?
答案是:附和术。
任何一次有效提问,我们的目标都是期望获得被提问者脑海中的相关资讯,甚至把我们原本没想到要问,但对我们又很重要的内容由信息提供方和盘托出。而附和术正是这种鼓励对方越讲越多的方法,甚至极有可能是古时传男不传女,传嫡不传庶的宗门秘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附和术的六个段位。
Lv.1 点头术:
回顾任何一次大于3人的集体讨论,当你滔滔不绝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有人都眼睑下垂,注意力涣散,你会不会感到备受打击?
而换做另一人发言,当其他人都没认真听讲,而只有你与说话人眼神有所交流,甚至还频频点头时,有经验的人就可能猜到,讲话人极有可能会开始只对你说,甚至仿佛抱有感激的眼神。
这就是点头术。配合讲话人的语境,报以真诚的眼神,在合适的片刻频频点头,甚至时不时发出“嗯啊哦”。对方的讲话就有了接收的载体,ta就有很大的机会说得开心,说得更多。
Lv2.鹦鹉学舌术
顾名思义,鹦鹉学舌术就是在适当的时机重复对方的话,比如:
经理对你说:你知道吗,新零售最重要的概念是坪效。
你就可以说:嗯,坪效。
经理:对,坪效就是零售额除以面积,也就是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复购率再除以面积,是衡量一个门店水平的最关键指标。
是不是很简单,只需如同鹦鹉学舌一般重复对方的语言,既可以把话题继续往下伸展,又能引出更多的信息。
Lv.3 偏好地图交换
偏好地图交换的方法往往可以用在陌生人之间的破冰场合。
比如要求大家在一场读书会沙龙前互相介绍自己的姓名、行业、喜爱做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你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下了这些信息,接着你就可以设法从对方的兴趣去切入,从而在之后的自由互动中与之发生链接。
比如你特别想了解的一个姑娘喜欢看科幻片,那你在与之交谈前就可以提前在度娘那里搜索近几年口碑炸裂或者一些经典科幻。几篇高质量影评在肚子里了,还怕和姑娘聊不开吗?
而有时你未必有机会提前了解对方的爱好,怎么办呢?
自然地先说说自己的爱好,引出别人的爱好,以后可以做好功课,慢慢在微信里进一步沟通嘛。
Lv.4 换句话说
“换句话说”之所以能被认为是一种中级附和术,在于它存在两个作用。
第一,通过使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一遍对方说的话,不仅表示你听懂了,更能使对方的内心产生一种“你懂我”的认同感。
第二,对方喋喋不休,纠缠于一个你早已理解的话题,“换句话说”还是你合理取得话语权,同时隐蔽切换成你想了解话题的有效方法。
比如当对方反复强调办成这场活动的重要性时,你就可以说:换句话说,这场活动就像赤壁之战里的东风,没有东风,其他一切都是假的。那么不知道我们与各厂家的供应链维护地怎么样了。
你看,是不是在对方认同你已然理解的前提下,你成功地从一个已经不再感兴趣的话题,巧妙地转移到了另一个主题。
Lv.5 利用交谈时搜集的内容回顾消灭冷场
聊天聊到没话题,热议变成了冷场,如何救场避免尬聊?
答案正如level5的标题,如果你们之前交谈的内容涉及到15个内容,把它们暗记在心或者落笔在笔记上,你就能在谈话出现冷场时,把刚才只是提了一嘴的话题找来应付。
比如你们前面提到过的话题有创业、房产、心理学、一本叫《苏菲的世界》的书,那冷场时,你就能说:前面你提到有本书你很喜欢,叫《苏菲的世界》。
这个话题抛出来后,对方自然巴拉巴拉会把自己喜爱的东西说个不停。
Lv.6 更早之前说过的话引入当前场合
这个技法之所以可以被称为高级附和术是因为受术的人会在内心产生“你果然很懂”的感觉。
这个高级术有两种执行方法:
第一种相对简单,就是在一场谈话的下半部分引用二三十分钟前对方说过的话。与“鹦鹉学舌术”不同的是,此时再次重复对方的话其目的已经不在于让ta吐露更多的内容,而是让对方真切地感受你对于ta观点的理解和认同。而人是情绪动物,当ta的观点或说辞被你认同时,ta也同样会在内心深处增加对你的认可。
第二种就复杂一些了,他需要你能在较长的时间里记住别人当时说过什么。
比如酒席上,你在聊到男性志气话题时引用老k(他在酒席现场哈)几个月前向你分享的一个励志故事:老k有一次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情……。试问,你如果是老k,你会不会也很受用呢?
为了能实现这种高级附和术,平时你还需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把当天发生,对你有触动的人和事情记录下来(出门左拐,即可读到《如何有效搜集信息》),这些都是施展本节高级术的子弹。
六种附和术讲完了,其中的核心还在于平时的使用,把它们以最自然地方式施展,让这六种术成为自己的习惯,潜移默化地,我们的提问能力就又增加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