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命运之书里,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莎士比亚
公元1080年,苏轼因一首诗被贬去黄州。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从此会一路向南,直至天涯海角。
说起苏轼,在某种程度上他可算是中华文化璀璨群星中最闪耀的一颗。他本不想闪耀,留存于后世的笔墨文章,也只不过是他打发时间随心而为的产物。
他于黄州结实了几位出家人,也就是在《后赤壁赋》中提及的几位。从那时起他开始在内心寻找这世界的答案。也许他是命定之人,将中国最厚重的三种哲学思想结合了起来。
那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世人说是东坡的豁达。何不说是,他阅尽人间春色,走过繁华与没落后的淡然。
没有谁是一生下来就学会豁达的。
而后,又因新旧党政再次贬谪。而这一次他没有像上次一样心灰意冷。因为他早已在那夜酒醉归来后,看到自己将如江上小舟飘摇一生。
也就是这样,中国历史上少了位杰出的政治家,多了一位文化人兼美食家。
更奇葩的是,苏轼想说:我就爱吃荔枝怎么了,你一路贬我,我还不能吃了咋的。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再次将他送去南方。
在古时候的儋州,可谓是真的“天涯海角”,航海还不算发达的时代,海南已经是汉人能到达的极南之地了。
一生最懂他的人“朝云”,与他生了一个孩子,取名为苏遁。某日他在为这孩子洗澡时吟出了那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不过这个孩子还是没能像他许愿的那样“无灾无难到公卿”,而早早夭折。
在暮年归途中,他回望自己的一生,心感沧桑,但面露微笑,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不过他最终还是没能回到北方。
我也是北方人,说实话不喜欢南方,而一路求学,却也都是向着南方走。
如今时代洪流裹挟下的我们,虽各有缘由,却也都与当年的苏轼一样,离开故里,从此只有祖籍,没有故乡。
愿:我们都能寻一处心安,共一人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