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只剩下半杯,有的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从不同的心理独白,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人迥异的解释风格,这导致截然不同的心境。《易经》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变”,用在对于自己的oso的时候就是,自己去发现自己曾经不一样的一面,这样比较容易善待自己,以这种变化的思维长久训练之,就会宽容他人,也就能够与他人和平相处。
当你在内心说自己,不擅长数学的时候,想想有那么一次你竟然超过了旁边数学的学霸,你还可以去寻找更多的例子为自己佐证,你在买菜的时候好几次口算比对方快,是不是,所以说你是不是不擅长数学,不要轻易下结论。
又比如,我自己,我觉得自己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我觉得别人不会长久地和我做朋友,你看你和雪迎,你们两一起吃饭逛街三年,如果还不够,老大,你们可是小学同学了好吧,联系了这么久,她还来看你,还有倩呐,是不是,你觉得自己不会打破僵局,你在上大学以前不怎么和老爸联系,听了叔叔的话,你开始尝试着联系老爹,你们联系得越来越多,你一直在变化,你并不是不擅长,你只是没有在上面花费足够的时间。
上善若水,这样的相处之道不是让你去相信每个人都是好人,你是要去分辨,什么是事实,事实是他有时候这样,他有时候那样,只是那样的时候多一些。
再分享一下我昨天回家的状况,回家就看见厨房的台面很脏,隔壁的做了晚饭没收拾,我一股火蹭就上去了,这多少次了,留给谁刷,我吗,也不想想后面要用厨房的人,别人怎么办,没点素质,差劲,我抹了几下,话一下就把抹布扔到他们锅的上面了,哐当一下拉开厨房的门,老娘不收拾了。之后,我再想,确实,他们不自觉,但我没有和他们交涉过,你想想之前他们从家里带来了很多蒜子就分给大家了,而且还告诉我怎么切翅中不容易划到手。也许他们并没有这么难相处,只是我看到这几件事之后就对他们下了差劲的判断。
你发现了吗,在这个事例中,我尝试用辩论去打破自己的固有印象,辩论使得人智慧,这是对自己奥,想想希腊的柏拉图,苏格拉底也是用这种方式去辨明真相。而我们今天看到的积极心理学是采用科学的手段验证了这种方式是多么的有效。从积极心理学可见,现在的心理学依然就两大观点进行开战,一个就是唯物论,一个是唯心论。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就是唯物论,;他认为抑郁等等不利的性格取决于我们生长的环境,改变环境能够有效治疗抑郁症;而在及积极心理学中,我们的观点的是人的性格养成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你对世界的解释,因此只有改变你的解释风格,你才能改变。
我们的古人堪称智慧,他们为我们留下了瑰丽的宝藏。一味的自信不可取,一味的悲观也不可取,当自己极度兴奋的时候给自己一盆水,当自己非常没信心的时候给自己一把火。所以古语有兔子不吃窝边草,却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见事物永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有满足条件的真理,没有放弃原则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