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写手圈”里读到一篇文章,作者写了自己高学历高情智的闺蜜嫁了一个凤凰男后与目不识丁的婆婆相处艰难终致婚姻解体的事。文中极力控诉来自乡野的老妇守旧封建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作派,当然还顺带指责闺蜜的老公一味愚孝和“怒其不争”。
而我却有一种对作者朋友的深切同情和“哀其不幸”!
不过我哀的是这个女人的怨妇心态。
其实,在中国好多的家庭伦理电视剧里经常有婆媳过招的桥段,几乎都把夹在婆媳之间的那个男人塑造成了两边受气两边讨好和稀泥的形象,美其名曰“双面胶”。更可笑的是还非得在最后弄一个合家欢的大结局。说到底我是不太相信的。
若是聊到我家的婆媳关系,到现在都还有熟人问我:“都说你婆婆是挺强势的一个人,估计也够你受的。”我说还好啊,她会赶紧问:“那你是怎么拿下的?”
我的婆婆也是不识字的。我和他儿子谈恋爱时,她对我百般的好,生怕我飞了似的。可是结了婚以后就不一样了。我当时的遭遇跟作者朋友的差不多如出一辙。
一开始我也是年轻不懂事,对婚前受宠婚后遇冷这种严重的落差实难适应,要么向老公投诉,要么和婆婆直接起烽火。两种做法都是让老公左右为难,他是既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也不能不顾老婆的感受。他又根本不是那种会嘴上抹蜜细细给双方讲道理的人,就只会劝我多忍忍,我不能忍他就保持沉默干瞪眼生闷气。那个煎熬啊,我看着都心疼。他原本就是很孝顺的人。不是有句话这么说的吗?“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你也甭想他会对老婆一直好。”我当初看上他就是因为他身上包含这一优点的啊。
我开始思考:吵架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引起更大的矛盾,最终无疑会影响夫妻感情甚至导致家庭破裂。一味迁就容忍也不行,委屈点儿自己还是小事,关键是有些原则性的问题如果和稀泥,危害会是很深重的。
一段时间过后,我渐渐想明白了,或许不是老人家真的变坏了,而是她想用她自己预设的那一套婆媳相处规则来要求我衡量我,她不过是希望能在我面前树立一点儿当长辈的权威,同时觉得我应该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顾好她的宝贝儿子和孙辈。而她的这些想法又从来不直接明示,似乎总是寄希望于我能主动做到让她满意。问题是我哪里肯依顺她做一个旧社会里那样的低眉顺眼的小媳妇?
想通了也会觉得婆婆的出发点并没什么大错,不过是她的旧思想老观念不能被我接受罢了,我和她之间充其量是人民内部矛盾而非敌我双方,何必因这点分歧闹得整个家庭鸡飞狗跳,人人遭殃呢?
所以我后来采取的方式是不与婆婆争吵,也不向老公告状,而是常常寻得机会与婆婆私下里好好沟通,一般都是问题解决了老公才最后一个晓得。
记得婚后不久,婆婆就旁敲侧击地说对门的老太太从儿媳妇进门那天起就没有再出门洗过衣服了(那时候我们那块儿的人都要到村外的河坝里洗衣服)。她还私下里跟我老娘抱怨过:“女孩子家的,要从小培养她做家务的习惯。”这言外之意还不明白么?还有一次,我从后门回家,竟然听见她正在客厅里向她儿子投诉我不够孝敬和勤快。老公虽也为我争辩了几句,但明显不顶事。那一瞬间,我努力克制住了自己,并没有冲进去撞破他们的谈话,更觉不宜在那一刻为自己争辩,只是悄悄地驻足听了一会儿,然后返身走了,再绕个大圈,还买了一些婆婆爱吃的水果从又大门回家了,装作刚回来的样子。其实我觉得她的那些话被我听到也好,有些话可以让我反思自己的不足,有些话让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某天,我趁老公不在家的时候找婆婆聊天,就说道洗衣服这件事。我说:“您不想再出门到河坝里洗衣服,我觉得您真实的心意是更在乎做婆婆的面子,不是真的不想洗衣服。(她点头承认)但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的。对门他们家以前是儿媳妇在外面做活,老太太在家烧饭还管着好几个孩子,都一样忙。而我现在要上班,真的是很辛苦的。(我把当老师的要做的事要操的心都说给她听,她原本理解为我每天就只用上两节课的,简直快活死了。)您现在还不到五十岁,洗你们自己的衣服总还行的。您也不忍心我白天辛苦地上班,晚上回来还非得帮您二位洗几件衣服吧?您当初找儿媳妇时要是想找一个专会做家务的那太容易了,她可以不用上班不用挣钱,就呆在家里洗衣做饭带孩子。不过那样就好比是一个保姆了,您愿意吗?您儿子愿意吗?您不会这么年轻就真的想呆在家里什么活也不干了吧?不过到你们年老干不动的时候呢,我作为儿媳妇,肯定会帮你们洗衣服的。”就这样,婆婆想通了,不再抱怨我少做家务,反而还争着帮我做本来是我该做的事。
那些如“男人是天女人为地”的想法婆婆也一样有过,不过我拿她和公公的关系作比一说便通了,说得公公都为过去自己的“大男子主义”作派感到愧疚,他比过去更懂得疼惜婆婆了。讨得好处的婆婆怎么会再去做女人为难女人的事情呢?
再有就是婆婆年轻时气性很大,脾气也倔,跟家里人一吵架就能睡上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公公也绝对不会哄她起来吃饭或给她递口水,两个儿子的劝她也不听。我刚嫁进她家后的那一段时间她老是胃疼应该就是这样自我折磨落下了病。有一次,因为跟我闹了误会,她还没等到跟我吵架就一赌气躺到床上,凭我们怎么喊也不起身吃饭。我烧好了饭喊她过来吃她还是不肯,我们和公公就只好自己先吃了。我当时心里也有怨气,故意把那顿饭咂嗼得有滋有味,声响儿都能让她听到。过后,我还是不忍,主动坐到她跟前,先跟她解开误会,然后劝她:“哪家不吵架呢?家里吵个架算什么?吵架也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啊。吵架您也不能不吃饭啊,真有气吃完了接着吵也行啊。(婆婆忍不住笑出了声)您的胃本来就已经不好了,再这么饿着,不出大毛病才怪呢。您辛辛苦苦地把儿子培养出来自己还没老身体就出了大毛病,您不值当啊!您后面还有好日子要享受呢!再者说,您这胃要是坏了,我们做晚辈的要是孝顺还好,要是不孝顺呢,还不是您自己苦啊,就是孝顺我们也不能一直陪着您不去上班工作啊,到头来您还是自己照顾自己更多,还是您自己难受。”后来,婆婆再也不轻易生气了,更不会一生气就不吃饭了。
与老人在一起住,养育孩子是最大的难题。年轻人尊重新科学,老年人信奉老经验。一开始,我要这样,婆婆要那样,矛盾难以调和。不过我用事实让婆婆心服口服了。女儿第一次发烧,才刚刚烧起来,婆婆就要抱着去打点滴。我读了育儿经知道新生儿第一次发烧要特别注意,必须得等到体温达38.5到39摄氏度才能采取降温措施,否则以后孩子的抗体不好很容易发烧,而且一旦发烧孩子就容易全身抽搐。我不同意立即打针,婆婆坚持要去,说天快黑了一定不能再等,我说等到半夜我也得等。我跟她好好说道理她根本听不进去。那么好,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你生你的气,我带我的娃。直到后来医生证实我的做法是对的,她的气才消了些。等到孩子完全好了之后她终于彻底相信我了,而且说难怪她的两个儿子小时候感冒发烧就容易抽搐,她说她以前一直以为是什么怪病还瞒着不敢对外人说起。她后来也承认我把孩子带得连感冒发烧都极少。
一个大家庭里的人平常相处,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我与婆婆的矛盾基本上不要老公参与,他根本不用做风箱里的老鼠。还有更有趣的,从老公买了车子以后,婆婆每次跟我“斗争”,都不忘叮嘱我千万不要把这些破事告诉她儿子,以免她儿子开车分心出危险。我也可以使用这招啊,我常开玩笑说我们不要吵架啊,吵架了你儿子帮谁都不是,夹在中间不好做人的,会影响他专心开车呢。在这一点上,我们婆媳高度默契。
几年前的某天中午下班前,表弟媳给我发信息,她说:“姐,最近我下班后真是害怕回家。”原来是她婆婆特别嘴碎,喜欢管事,说的话还难听。她自己忙得带不了孙子,只得让孩子姥姥过来帮忙。她一句感谢的话不说,还当着孩子姥姥的面说哪家哪家孩子养得特别白胖,自己孙子被养得像猴儿精,孩子姥姥真是委屈得不行。除了关于养孩子的,还说了许多挑刺的话,反正这里不对那里不对的,甚至说儿媳配不上她儿子。
我问她和她婆娑吵架了没有,她说还没有,只是忍得太难受了。
我跟她说:“没吵最好,婆媳撕破脸感情不好修复,旁边人也难做。我希望你跳出来看这些事。首先,你婆婆没上过学,不能苛求她特别明事理。她也是我的长辈,我太了解她了,她这人心肠不坏,就是一张嘴有啥说啥,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你妈妈我见过几回,话不多,很慈详的,应该好相处。你劝劝她让她不要把你婆婆说的那些不当的话听进去,全当耳旁风就行了,尽量不要与她争辩。”表妹立马说她妈妈还劝她不要跟婆婆计较,她就是很担心她妈妈太憋屈了。我说你妈大人大量,没事的。
我还建议她看人看事看主流或许就没那么难受了。
可以往另一方面想想:“你公公这么多年辛苦打拼,让你们才刚刚上班就住上了那么好的房子,而且他一点都没把你当外人,你常常也说你公公是特别明理而且大气的人;你老公也是真心待你好对家庭负责的男人。看在有这么多好的方面,就把老太太的那点不好忽略不计了吧。你若较起真来闹起来反而显得你不懂事。其实,你婆婆啥样的性格你公公你老公都清楚,吵起来他们帮谁骂谁呢?”
聊了一通后,弟媳说:“姐,听你这样一说,我心情好多了。马上回家!”
我们后来还会经常在一起交流婆媳相处心得。
现在,她家的二宝都快一岁了。他们夫妻两个人都要上班,两个娃,婆婆和妈妈一起帮忙带着。这么一大家子人相处,从来没吵过一次架。婆婆还是原来的婆婆,妈也还是那个妈。但表弟媳说她想通了。虽然两位老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至少她俩都真心对孙子好,对儿子女儿好。她们俩带娃娃总比从外面请保姆更让人放心。若她们有说的做的不妥当,无关紧要的小事直接无视,遇到大的分歧她就充当灭火器,两边安抚调和,有时遇到老人对孩子说的话很不恰当,她还要及时为孩子的成长筑起一道防火墙,尽力消除老人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真心佩服欣赏表弟媳的睿智大气,她做得比我更好。
由此,为做儿媳的归结几点婆媳相处之道:
一、要善于沟通,学会好好说话,不能针尖对麦芒;
二、有缘才能成为一家人,儿媳要主动真诚地善待婆婆,不怕换不来真心;
二、看人看事看主流方面,不要盯着一件小事计较和记仇;
四、人无完人,自己也是,不要苛求他人完美。
说到底,儿媳妇要公公婆婆不拿自己当外人,首先得自己不把自己当外人。要努力让老人知道你的所有做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儿孙好,为了大家庭好。当然更要真心对老人好。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公公婆婆有没有知识文化,他们希望家庭越来越好的心愿是不容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