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颜渊一向好学,可用六个字来形容他: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就是不把怒气发泄在不相干的人身上。譬如,某位老师因为自己没赶上车而迟到,心里不太舒坦,上课时不但把学生责怪一顿,还责怪交通,甚至责怪整个社会,这就叫做迁怒。
人的情绪有时难以掌握。人的身体谓之“形”,“形”接触外物,外在的一切并非自己所能控制的。“形”接收外物之后,就会在心里生出“情”,即七情六欲,情之主宰称为“心”,此心要设法稳住。
傅佩荣:心不要受情绪的影响
我们通过感官接触到外界的事物,情绪就受影响,所以人的情绪常常处在变化之中。重要的是学习“不动心”,心不受情绪影响。如果心随情绪变化、心思发散出去,自己的生命就缺乏主体性。不能够稳住自己,言行举止,就如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如此一来,学习就谈不上任何成果了。
所以好学的人,应该表现出“不迁怒”的态度,也就是不动心。情绪接触外物会产生波动,但是心可以保持超然。这是学习的效果,这种学习离不开实际的修养或德行方面的自我要求。
“不贰过”,更不容易做到,因为人的缺点往往来自本身的性格。重要的是在发现自己有缺点的时候,思索如何把缺点转换成优点,这是可以做到的。颜渊做到“不贰过”,等于是针对天生的性格,在自己的生命力面加以改造。
孔子号称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却在颜渊死了以后,声称再没有听过谁是好学的了。可见,孔子是多么欣赏颜渊这个学生。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颜回在孔门弟子中是最得孔子称赞的,也是孔子认为最得真传的。他评价颜回“好学”,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好学”这个评价,出现在上一篇,孔子对自己的评价中--“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好学”这一词,并不是指对词章知识等的掌握理解,否则孔门弟子应该都能够上这个标准。“好学”指的更是一种学圣人之道的能力和领悟力,“不迁怒、不贰过”,对于事物能够有清醒的认识,一事上的情绪不牵延到另外一事上,犯过的错误不再犯第二次。短短的六个字,必须是对自己有极强的克制力,对事物和道理有极强的领悟力才行。颜回优秀如斯,可惜在三十二岁就去世了,孔子非常伤感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