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默
这是一场怀有期待的旅行。
因为参团,整个旅行定然有不如人意之处,但总而言之,仍旧是惊喜多于失望。是谁说过,没去过的城市都值得一游,没经历过的事情都值得去感受。
第一日,抵达厦门时已是中午时分,虽有所准备,但依然被厦门的“热”情惊吓到。于是,赶往酒店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购物,置办夏装。心中暗道:这和青岛的二十五六度不太一样。尚好与大部队集合时间是第二日早上,还有空闲时间。
晚上我们一行四人直奔中山街,交通工具则体验了一下厦门的BRT。同样是海滨城市,但厦门的小吃却远胜于青岛,青岛的海鲜似乎都拿来送上饭桌了。一路从烧肉粽到扁食,途中偶遇的红糖馒头、杨建明烧饼,再至后来真正有名的宫廷月亮虾饼,当地特有的土笋冻,一路吃得是不亦乐乎。准备逛逛街便打道回府,谁曾想,一转脚,便是念叨了一路的西瓜先生海蛎煎,八婆婆的烧仙草,还有厦门最出名的那只猫——张三疯。这可如何是好?哪里还吃得下?几经衡量,最后决定尝一下八婆婆的烧仙草。其他的留作念想,过两日再来。我们将这场行
程称之为“踩点”。第二次来就有目标有重点的吃了,这第一日的行程便这般结束了。又买衣服又吃美食,一行人心情大好,转念一想,可不是开了半天的小火车“逛吃逛吃逛吃~~~”,此乃吃货女子真性情也!
第二日,与大部队汇合后,便乘坐旅游大巴前往第一个景点,南普陀寺。据说香火很旺,但是不信佛,担心拜的不伦不类,于是带着一份诚心,听一听那寺庙的趣闻,也便罢了,由于行程安排,没有时间前往厦大。便从南普陀寺走到厦大门口合影留念,这一次的错过也许就是下一次相遇的必然了。
游完南普陀寺,四十多人乘车前往东渡码头,接下来就是厦门的名片——鼓浪屿之行了。虽然早知鼓浪屿是炒热的景点,游客多了,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少了,但作为一个伪文艺女青年,还是心生向往的。一路颠簸,登上鼓浪屿之时,还是被眼前的景惊艳了一把。绿植苍翠,鲜花点缀其中,掩映着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建筑,各式建筑又打造出独此一家的特色。你看那篱笆小院,绿色草地上的铁艺桌椅,漆以白色涂料,在阳光下格外诱人。此时此景,最适合惬意的下午茶了。无奈行程未完,导游催促,自由活动时间未到。
跟着导游不紧不慢的前行,倒也听了不少故事,长了许多知识。原来在桂圆树并非年年结果,有的三年一结果,有的甚至是五年或者八年。买桂圆干也颇有讲究,红糖腌渍的是三年结的果,而晶莹剔透的则是五年、八年结的果了。
若说鼓浪屿上的经典,多数是人文典故,原来感兴趣的日光岩也因行程安排无法前往,只远远的站在巷道口远眺日光岩了。说到这小巷,鼓浪屿上的小路小巷皆是高低不平,蜿蜒曲折,两旁的房屋错落有致,在绿树的映衬下,行走中时隐时现,颇有韵味。原想等到一会儿,穿行于其中,细细的赏景,后至自由活动时间却因体力耗费太多,疲惫不堪,兴致缺缺了。待走入阿甘慢递、赵小姐的店、阿呆少爷,其中灯火昏黄,寂静无人,想安静地坐一会儿,却已至返程时间。这鼓浪屿之行就在匆匆一瞥中结束了。
晚上乘游轮返回时,夜风袭来,凉意阵阵,远方灯火闪烁,不禁感叹,此时此景,皆如水中月镜中花,虚无缥缈,难得一见了。
当日回去后疲惫不堪,深沉入梦,却无法安眠,梦境繁复,梦醒不知身在何处,只觉头昏脑涨,如同又过了一日。
第三日,前去湖里山炮台。对于女性居多的这个团,想必唯有“到此一游”方能概括此行了。其中炮台等等,实在乏味。倒是其中榕树让人叹为观止。那树根交错纵横,攀枝错节,从墙中,从石间,从地面,蜿蜒而下,或横亘而出,实乃奇景。榕树的树枝生长出许多气根,以吸收空气中的养料,落地生根,一点也不夸张。当地人称“爷爷树”。可对于少见多怪的我,直呼“树妖”!有其当看到那石碑上对于榕树的介绍:榕树的气根可自救断枝,当榕树树枝断裂,气根则会将断裂的气根紧紧缠住,直至救活。这下,榕树当真坐实了“树妖”之名,怪不得我少见多怪了。
离开湖里山炮台,下一站是环岛路。顿时来了精神,早在去厦门之前就听说,去厦门必做之事就有——环岛路骑行!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前去租车,四个人刚好两辆双人车,几年不曾骑车,心中还是有些忐忑的。我与B一辆,她前我后。S与H一辆,S前H后。你只听惊呼声、尖叫声、欢呼声、笑语声,声声不息,如那海中波涛,此起彼伏。总算步入正轨,微风拂面,绿植当道,海风习习,远眺海面,苍茫无边。心中烦躁、抑郁之气,荡然无存了。途中过桥,繁花映入眼帘,惊艳了时光。美景可遇不可求啊,这一路的兴奋、激动,却使得我们生生错过了期待已久的曾厝垵。环岛路的对面就是曾厝垵,偏生没瞧见,这才有了接下来最美的邂逅——偶遇“不见Miss”咖啡馆。
那时,我们几人已经略感疲惫,下车休息时,看见路旁有一寺庙,一转身,只见寺庙旁的建筑上赫然写着“不见Miss”,仔细一看,原是家咖啡馆。心中欢喜,欣然走入其中,才发现别有洞天,木质桌椅,风干花草,给这里增添了别样的情调。那用完了的咖啡罐,竟是illy,于是点了常喝的摩卡。清新典雅的环境,再加上地道香醇的咖啡,这一瞬间,放佛触摸到了当初厦门的想象。
旅途中会看见许多美景,但往往会因为走得太快而错过,往往会因为身心疲惫而无心赏景,但有时候却又会因为走错路遇见新的景色。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无法感受阳光之炽热,清风之徐缓,落叶之静美。偶尔,我们也需要慢下脚步,起早捧一杯热豆浆,去看看早上的车站。现在想来,那短暂的一个小时,却漫长到占据了整场旅行。
之后乘车前往集美,听陈嘉庚老先生的事迹,看集美最美的教学楼等等不一而论。
当日晚上,再去中山路,却充满了故友重逢的趣味,第七铺,阿呆少爷,赵小姐的店,一一再现。不由惊呼,这些都是鼓浪屿上见到的店吗?对了!第一日遇见的张三疯,不也是鼓浪屿上的店嘛。于是,几人将此次前去中山街戏称为“重逢鼓浪屿”之行。
时光在行走途中转瞬即逝,忽快忽慢,不经意间,就到了第四日,这一日,最为辛苦,只有一个目的地——高北永定土楼。早晨七点半乘车约莫五个小时方才抵达,而游览时间不过两个小时。你只听,各方导游通过耳麦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穿梭于环形的土楼之间,声音之嘈杂,之尖锐,之凌乱,之机械,之枯燥乏味,实在不讨喜。而我们的当地导游则是陈家还是某家第八代媳妇,好不容易熬过这四五十分钟,才能有闲心坐下来,应当地客家人之邀,品品茶。
三点时分,乘车约摸又是四个小时,方抵达市里。已无力闲谈说笑,要我说,倘若不是土楼的粉丝,建筑的爱好者,这趟旅行不去也罢,倒是那的茶,的确好喝。
土楼的构造,的确巧妙,从外观来看,形状不一,有环形、方形等,而里面的构造大致相同,楼分三层,一楼为厨房,二楼为粮仓,三楼是卧室。虽说大致相同,但由于分家等等种种原因,各个土楼之间的构造也是千差万别。土楼王则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中间的环形则是用来待客,由此可以看出客家人的热情好客。想象一下,几百户人家住在一起,也真是热闹。
终于到了最后一日,这一日则是盼着念着的自由行了。而这一日也早做好打算,青岛有“不是书店”,骑行途中偶遇了”不见“咖啡馆,这一日,便是要寻厦门最美的”不在书店“了。倒也不远,在中山公园西门附近,一大早,整理好行李寄存等等,便打车前往中山公园西门。走入旁边的巷子,心情甚好,”这不就是青岛的八大关吗?“难怪人称厦门为”小青岛“,这相似之处还真不少。
到了”不在书店“,书店尚未营业,还有将近十分钟的样子,便四下打量起来。只见其中各式花草树木,十分繁茂,枝叶穿墙越门的,到像是书店藏于花园中了,原来”不在书店“名称是由此而来:不在书店就在花店咯?不过也有人说,不在书店就在去书店的路上。我更喜欢第二种说法。至于到底如何,也并未向店里人询问,此等光景,还是有些神秘感更有朦胧美。店中书并不多,且分类不清,不易查找,便也只顺着眼缘四下翻看了下。午餐便点了店里的简餐,饮品等,独立书店存活很难,爱书之人大抵到了独立书店都会自觉消费一番。店里的饮品有一蜂蜜梅酒,甜甜的,真是好喝,店里人说后劲大,只是没忍受的了诱惑,便也不顾忌了,好在并未醉。可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悠闲的时光,坐在花园式的书屋里,早已醉的一塌糊涂了。扎西勒母多多说:”酒,可以不饮,醉,岂能不醉?“
厦门之行,便在醉里结束了,原是一场寻找夏末之旅,临走了,倒是又从夏末回到冬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