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即将37岁的前一周前,得知了爷爷过世的消息,这是多年来,于我最近切的死亡了。长年异地求学、工作、生活,每年见爷爷的次数屈指可数,印象最深的场景,是每次回家爷爷提着篮子来送自家院里种的当季菜。但是我的伤心超出了我的想象--那种亲情链接被切断的痛,一段血脉线被截断的痛,是的,有些东西是潜藏在生命底子里的,平时看不到也觉察不见的,总有一天会缘由某种刺激而涌现出来,可能是关于重生,也可能是关于死亡。
曾经看到过一段对《家有儿女》中饰演爸爸的高亚麟的视频采访,“爸爸”在视频里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当父母还健在的时候,自己是看不到死神的。因为在那之间有父母那一堵墙在那挡着,所以,我们看到的死亡,都是遥远的、抽象的、无所畏惧的,因为有父母挡在前头,才让我们看到一切岁月静好的模样。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论年龄大小,我们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即便是70岁也能活成孩子。
希望我们都能有幸成为“老小孩”,尽管我们终究也只是“一堵墙”---矗立应有矗立的底气,倒下也应有倒下的意义。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黄晓丹副教授在“一席”做过一个《随时间而来的真理》的演讲,娓娓道来古典文学中渗透的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智慧。其中讲了一段她留学期间对西方人死亡观的所见。她当时住在波士顿的市中心,在住处附近有一片墓地。每个傍晚每个墓碑前面会有一支蜡烛燃起,这时候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觉得,要停下书中的工作去墓地里走走。而一旦停下手中的事情去墓地里散步,你就会觉得白天操心的那些事情,就离得很远了,人们很容易从琐事中抽离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
我觉得,如果说重生的意义是肯定、是欣喜、是新的希望,那么,死亡的意义就是永恒的怀念、总结和永恒本身。叶芝有一首诗叫做《随时间而来的真理》:
虽然纸条有很多,
根却只有一条,
穿过我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
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条和花朵,
我现在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人,他经历了死亡经历的孤独,经历了人生的虚无之后,终于找到了自由,而获得了灵魂的丰富和平静。”
爷爷走时没吃苦,很平静,面色红润,94岁,
在我即将37岁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