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在停掉自己微信公众号的一个多月之后,小欣老师通过公众号的后台联系上了我,她是一家图书出版公司的编辑。
一上来,小欣老师直表来意:我关注了你的公众号,看了上面的很多文章,写得不错,想邀请你参加我们公司内部的“新人成长计划”,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挖掘培养一批新人草根作家。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毕竟现在骗子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而且查了一下他们公司是很多畅销书的出版商,怎么可能看上我一个业余码字的矫情青年。
她经过一番解释,证明了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我还是对于参加所谓的成长计划有所顾虑,没敢答应,并且说明了原因:第一,我刚接手了一个新项目,要投入的时间精力让我没有多余的心思再去写作,所以连公众号都停掉了;第二,这个世界无谓的文字太多了,少我一个不少,何况我只是当做一个爱好,没打算正儿八经奔着职业去。
她说:还是希望你考虑一下,第一,参加这个计划,每个月只需写两篇文章,杂文随感,题材不限,写你所想,花不了多少时间;第二,既然这个世界无谓的文字这么多,那多你一个也不多呀,为什么不试试。
我玩笑回复道:你真会聊天,挺适合做销售的呀。
她呵呵一笑接着说:而且你参加这个计划写满一年以后,会根据文章的效果程度,精选十篇文章有可能集结出书,但只是内测印发一些试读本。
我一惊:出书?你们胆儿真够大的。
她立马接茬:对呀,胆儿不够大怎么会来找你呀。
我哈哈笑了,她也笑了。
........
我笑,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无法抗拒了;她笑,是因为她知道我会答应了。
对于一个码字的人来说,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绝对是首要心愿,更何况还是一个业余码字的人。诚如《路边野餐》的导演毕赣说的:从没想到我能把自己的电影拍出来,更没敢想象这部影片还能在电影院上映,尽管只给上映10天。借用他的话,我也没想到能有专业的图书编辑认可我的文字,也更没想到这些文字有可能会变成一本书,尽管是不公开发行的书。面对这样的诱惑自然是毫无抵抗之力。
我常常在想,文字于我意味着什么。其实,这背后没有什么深意,它只是在我睡不着的日常里如此地打发时间又能安静得让我心生睡意。
如果非要赋予它更深远的意义的话,文字可以说是我的慰藉,哪怕再嘈杂再忙碌再焦虑,只要回到家拉上窗帘,打开音乐,一杯酒,一本书,或者一键一字地敲着,就会静下心来。
它也会让我更加敏锐地观察这个世界,也会格外留意在这座城市遇到的人和事,当我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些人和事,也是沉静、思考和凝练的过程。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离线48小时”的活动,在一个山里小院封闭两天,所有的电子设备都被收走,房间里只有书和茶。从坐立不安,到阵阵焦躁袭来,到如镇压毒瘾般对自己施展酷刑,再到最后乖乖与书茶为伴度过了清净的时光。
这样难忘的经历,让我发现生活并不会因为减少与外界的联系而少了美好。尽管我们已经无法彻底摆脱手机与网络,但我们可以给自己做减法,比如减少刷朋友圈和微博的时间或者适当地减少出门,去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和交际。
在追求速度的互联网行业工作,每天收获的信息量很大,互联网创业的高效率快节奏,不得不让你的脑子情不自禁地转动、搜索、过滤和解决问题,这些都需要耗费体力和大量的心力。这时候,文字给了我暂时逃离的栖息空间。
有两位一直喜欢的作家,他们很好地做到了在投入与逃离之间游走,一位是刘同,一位是冯唐。
刘同,从电视台到传媒公司,他的工作面对的是浮躁残酷的娱乐圈,但依然妨碍不了他用温暖的文字告诉你坚持初心会有光亮的那天。
冯唐,真名叫张海鹏,从国际顶级咨询公司,到央企高管,再到现在做投资人,他的工作面对的是冰冷的数字和利益的考量,但依然妨碍不了他化身冯唐写出“春风十里,不如有你”的浪漫诗句。
记得某位作家曾经说过:“即使再孤单再遥远,只要一张纸一支笔,就能觉得安稳,那些人和事在书页里等着我描绘他们的命运,偶然相遇,莫名心动,黯然神伤之间,千山万水走遍。”
我不记得是从何时开始,因为何种原因,有了写字的冲动。我想,大抵是因为在这座城市的这些年里总有一些话想说。那天和一帮创业者在聊天,被问到目前为止做的最正确的决定是什么,他们都说是决定自己创业,我说我最正确的决定是选择来北京。
北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很难用一个词准确地形容。三里屯光怪陆离的时尚男女,国贸CBD通宵不眠的写字楼,中关村互联网创业的激情,故宫庄严厚重的历史积淀,鼓楼胡同的古老穿越,后海无浪的人如潮水,五道口宇宙中心的嘈杂,天通苑回龙观蚁族蜗居的无奈......这是一座太大又太过拥挤的城市,同一座城里,好几个世界,穿梭其中,感受着喜怒哀乐。
在这里你能找到一切新鲜好玩的东西,可偏偏有时候找不到自己,似乎没有一面镜子里你看到的是自己,通通是做给别人看的面孔。
可我却又是如此地热爱北京,在这里学习、工作、辞职、恋爱、失恋、再恋爱、再失恋、租房、搬家、换工作.......像这个城市里许多人一样,努力找寻着属于自己的东西,努力在这里筑一个家。
有一个说法,人每隔十年就是一个不同的人,身上的血液会更新,旧的死去,新的长出来。城市也是一样,法国小说家加缪说过:“认识一个城市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认识里面的人们如何工作,如何相爱,以及如何死亡。”
所以我试图写下这座城市的朝朝暮暮,写下地铁里大街上穿梭的人群,写下匆忙发生的故事,写下这些年的所悟所想,让所有读到的人知道,自己不是一座孤岛,让所有在这里生活过的人,能会心一笑。
太阳底下无新事,我经历的这一切,许多人也都经历过,没有什么了不起,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把这些写下来,只是想和你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