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布思商业学院教授,现年72岁的理查德·H塞勒(Richard H.Thaler),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被认为“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科学家”。
塞勒教授批判传统经济学中对人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假设,他以数学方法和各种来自现实生活的实证证明人的非理性经济行为总是存在的。
塞勒教授可不光是理论家,他在金融领域也有亮眼的业绩,塞勒也是名副其实的“股神”。
他还是一家基金公司的创始人,专注美国小企业股。在他的行为经济学理论下,公司替摩根大通管理的一只基金表现优异,2015年基金规模激增1倍至37亿美元,目前资产总规模已达60亿美元。
甚至还跨界当了一回演员,他曾经客串主演《大空头》。电影中的他,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向人解释什么是“担保债务凭证”。
诺贝尔经济奖得住教你炒股,好好看好好学。
塞勒研究的行为经济学是将心理学的研究见解运用于经济决策,通过探究有限理性、社会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他演示出这些人类特性如何系统性地影响了个人决定以及市场结果,从而为增加社会效益的措施和制度提供新的机会。
是不是不明觉厉?我们举个例子就好比较好理解。
比如在股票市场中,尤其是散户占比较高的A股,几乎每一个投资者都明白追高炒作的风险,而股价连续下跌则是加仓的好机会。
但是在真正的股票操作中,很多人却会被市场气氛所诱惑,股价已经很高时仍然热衷于追涨,市场低迷时又担心进一步下跌而不敢轻易进入,从而遭遇损失,也丢失机会。
传统股票操作理论将投资者的这种行为称为非理性行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管理机构也认为市场上的这种“羊群现象”是投资者不够成熟的一种表现。
但是,塞勒却认为,如果注意到这种与传统理论不合的现象,并且顺势操作,就可能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
比如,在股价很高、风险很大的时候,如果考虑到市场上数量可观的投资者在非理性行为驱使下将继续追高,那就完全可以加仓获利。
而当股市经过暴跌,尽管投资价值已经出现,但考虑到大多数投资者存在的非理性行为,那么继续在场外观望一段时间,又能够避免买入即套的厄运。
此外,塞勒在行为金融学领域曾提出了著名的“输者赢者效应”。
根据弱势有效市场假说,一个投资者无法利用过去的价格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也就是说股票价格纯粹服从随机游走。
但理查德·塞勒等提出了“输者赢者效应”,即投资者对过去输者组合过分悲观,对过去的赢者组合过分乐观,导致股价偏离其基本价值,待一段时间之后市场自动修正,前期的输者将赢得正的超额收益,前期赢者的超额收益则为负。
据此,塞勒等提出了预测股票收益的新方法:采用反转策略买进过去3至5年内输者组合,卖出赢者组合,这一策略可以使投资者在未来3至5年内获得超额收益。
马后炮分析下,借鉴理查德·塞勒的“反转策略”。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A股暴跌、小盘股跌幅远远大于大盘股,如果在2010年股指期货推出后,选择买入中证500卖出上证50,即使不带任何杠杆,持有3-5年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而在2014-2015年小盘股涨幅远远大于大盘股时,这时选择卖出中证500而买入上证50,即便其后A股发生震荡,但持有至今收益也是很不错的。
参考资料:新京报,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