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宋朝进行时(0005)转机
后一篇 宋朝进行时(0007)平叛
第二章 士兵岁月
1.郭威
历经奔波,赵匡胤终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北方,一支军队正在招兵买马,赵匡胤参加了这支队伍,成为一个普通士兵。
其实,这种工作,准入门槛低(身体强壮就成)、劳动强度大(砍人)、风险系数高(被人砍),工资福利无保障,也算不上什么美差。幸运的是,赵匡胤加入的是一支特殊的军队。
这支军队的统领者叫做郭威。
改变赵匡胤人生命运的第一个人。
郭威,邢州(今河北邢台)尧山人,人称“郭雀儿”。
能够得到这个外号,并不是因为他很喜欢养鸟,而是因为他身上有一个“飞雀”的刺青。
刺青,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纹身,在那个时代,非常流行,一般是那些习惯打打杀杀的猛人较为喜欢,通常纹在手臂或者脊背上,与人起冲突时可以脱光了亮一下,先吓唬吓唬再说。
郭威刺青的部位很特别,他把飞雀刺在脖子上,一旁还刺了几颗谷粟,估计头转快了,还能看到动画效果,相当有创意。
郭威其实是个苦孩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在战乱中去世。到了七、八岁,母亲也去世了,他开始由亲戚抚养长大,从小没人管,也没机会受正规教育。长到十八岁,郭威应募从军,自己一刀一枪在乱世混饭吃。
郭威年轻时脾气火爆,喜欢打抱不平。有一次,他在街市上遇到了一个屠夫,屠夫长得很健壮,行为比较嚣张,长期欺行霸市,人们都很怕他。郭威偏偏不信邪,故意喝得醉熏熏,来到屠夫的店铺,让他割点猪肉,但左挑毛病右找茬,就是不满意,还不时教训他几句。屠夫顿时被惹毛了,把切刀往板上一扔,敞开衣服,露出肚子,对郭威吼道:“你耍我不成?敢往这里砍吗?”郭威二话不说,一刀捅了过去……
由于这段故事太有名,所以口口相传至今,很多人据此认为郭威其实是《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原型,拥有拳打镇关西的原创版权。
闹出人命官司后,郭威被扭送到了官府,幸亏有上司庇护,才保住了一条小命。
郭威并没有一直冒失下去,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开始变得成熟稳重,平时比较讲义气,还结识了一帮铁杆朋友(与十人约为兄弟)。最不容易的是,在打仗之余,他还注意自学兵书,使自己的见识超越了那些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普通将领。
三十余岁时,郭威跟从了陕州节度使刘知远,官越做越大。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刘知远创立后汉政权,郭威当上了枢密副使。过了一年, 刘知远就去世了,年仅18岁的小皇帝刘承祐继位(史称后汉隐帝),郭威成为辅佐小皇帝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一,并升任枢密使。
苦孩子“郭雀儿”靠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展翅高飞的大鹏。
赵匡胤来到北方的时候,郭威正在招募士兵、组建军队,准备带兵去平定地方叛乱。
叛乱来自于河中(今山西永济市)、凤翔、永兴(今陕西西安)三个地方,这三个地方的军阀觉得皇帝年龄较小,比较好欺负,不约而同地起了反心。叛军所占的地域面积并不大,军队人数也不多,但后汉朝廷派出去征讨的几路军队却出工不出力,磨磨蹭蹭打了几个月,始终没见啥成效。
实在没办法,朝廷决定派郭威亲自出马,并授权他调度各路平叛大军。也就是这一刻,赵匡胤来到了郭威军中。
对于士兵赵匡胤来说,枢密使郭威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符号,或者说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偶像。现在,他只能从一些老兵的言语中零星听到关于郭威的传说,或者躲在远处用崇拜的眼光注视着这位统帅,去感受那份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