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花了一整篇的功夫尝试描述一个人的第一性原理,我自己的最底层逻辑是"怀疑一切、不停探索"的“科学精神”(《寻找自己的底层逻辑》),这是所有思维举止的发端,时刻准备着拥抱新事物,以及对既定的现实发起攻击。
前两天读到群友分享的万维刚先生一篇文章,题目忘了,大多内容也忘了,只记住了一条:“忘是为了更好的记住”,大概意思是记忆是可以训练的,而读后忘记是在正常不过的事,需要做的就是隔三天再看一遍,隔一周再复习一遍,以此类推,隔一段时间就回顾一番,此后将如硬盘存储一般刻进大脑。
对一个已经不对自己的记忆力抱有任何希望的笨货来讲,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希望以及惊喜,我定义自己笨是按照传统的认知,看了万先生这篇文章后专门搜查了一些关于智商(IQ,Intelligence Quotient)的论文,原来直到现在对于什么是智商的定义依然很模糊,存在很大的争议性。总的来说,智商的复杂性包括反应、记忆、注意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甚至
单词量等等,现在比较公认的智商认知偏重于理工科思维,尤其是数学、物理以及逻辑推演等,这让我想起了美剧“Scorpion”,里面尽是些智商高绝堪比电脑的人物,虽然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几个人,但他们表现强悍的领域无可厚非的就是智商方面,以这个标准我可以更精确的定义智商,得到的结论是:我比自己想象的更笨!
原先仅仅是记忆力极差,所以说笨,现在还可以确定以计算能力为代表的理工思维几乎是零,在读演算公式、函数图形、电流图、化学方程式时的生理反应就是现在流行的一脸懵逼,大脑立刻停止运行,按照神经科学的解释,应该是缺乏这方面的大脑沟回,无法产生有效连接。
既然知道了(确切点说是大概知道了)为什么会在某方面表现的极度低下,以我不停折腾的天性以及尝试变聪明的欲望那自然是要马上行动加以改善了,正好读到万先生关于记忆训练的科学解释,很自然的打算试一试,只是现在每天时间安排紧密,且都是实实在在有益于成长的目标,尝试新的技能打磨就不得不计算风报比,时间的投资、尤其是这种每天都要持续的行动是最需要慎之又慎的,但记忆力的提高对我的成长无疑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调整了一下,挤了原本属于阅读时间的一个小时出来,就针对记忆这方面进行刻意训练。
当一个可能对我有益的理念或是结论出现的时候,我本能反应就是马上行动并持续验证效果,现有的如生理本能的冥想、瑜伽、时间记录、反省日志等都是这么日不间断持续至少两年以上的习惯,为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关键的是每项练习不仅仅是可以实现预设的目标,还附带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益处。
比方说
冥想不只可以舒缓情绪、放松身心,更是可以快速回复精力、把控大脑;时间记录不只可以提高对时间的感知,更是总结回顾的利器,对把控大脑也有效果;反省日志不只可以克己慎独,对精神独立、把控大脑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于是我发现,凡是持续很长时间的习惯,不管预设目标是什么,最终都会有利于把控大脑,而这才是终极技能。
这次记忆训练是这样,今天是第一天,刚刚6点到7点已经完成(读韩愈《马说》、《龙说》、《师说》、《原道》、《原毁》),选定三本书,《唐宋八大家散文集》、《传习录》、和《唐诗三百首》,每天读一本一个小时,每三天为一轮,复习一遍,每隔一周再复习一遍,以此类推,两周复习一次,一个月复习一次,正常人估计一个月就能知道效果,即便是我笨一些,百日之内也就能测试出万先生介绍的记忆训练是不是对我有效。
如果有效,那么可想而知,以我的行动力和时间利用的效率,不出一年将会有质的变化,更加关键的是大脑真的具有无限可能,接下来会学习如高数、量子物理等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科目;如果实在无可救药,鉴于我记忆能力有如黑技能般的差(怎么就可能忘得一字不剩呢),会不死心的再尝试百日,到时实在不行也会证明另外一条,天资这东西还真是一个让人不得不服的东西,没奈何就使劲在自己擅长的部分打磨就是。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挑战的过程就是一个极端美妙的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