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全国首届、河南唯一的国医大师,河南中医学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擅长治疗热性病、内科杂病,对脾胃病学说有卓越贡献,对脾胃病、伤寒、温病、鼓胀、胸痹心悸等病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学术思想,被中医学界公认为脾胃病国手;他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脾胃学说。
【学医的天赋】
李振华出生在洛宁县王范镇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李景唐是豫西名医。他上过10年旧学堂、4年新学堂。1941年,豫西大旱,霍乱流行,死亡甚众,在父亲的诊所“广济堂”里,天天挤满了前来看病的乡亲。一天,父亲把李振华叫到身边,说:“孩子,趁着我身体好,你就跟我学医吧,你看,这么多人都需要好医生的救治。”从此,李振华开始背诵汤头药性,苦读中医典籍,分辨药性之别,感悟方剂妙用。侍诊,试诊,试方,最后出诊。在严父的指导下,他步步坚实。
“这孩子有学医的天赋。”父亲曾如此对同道者说。父亲为什么如此夸赞他呢?因为李振华在试诊时,为一位腹泻病人摸出了濡脉,还为一位出血病人摸出了芤脉。濡脉脉象非常浮细而软,极少见,难以准确分辨。芤脉,“芤如着葱”,按之中空,也不易分辨。试诊不久即能辨识此两种脉,殊为天赋。
1949年, 李振华的父亲病逝,他开始独立坐堂行医,常背着药箱徒步出诊,有时骑着毛驴为急症病人送药。一年工夫,便在当地享有“父子名医”之誉。1950年全省中医统考,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获得中医师资格。1953年,洛宁县人民医院成立,李振华成为该院唯一的中医医师。第二年,他被选派到洛阳地区中医师进修班学习,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他,勤学苦读,成了学校的佼佼者。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关于脾胃生理、病理和用药经验,他说了两个小时,师生们给予高度评价。当年,他被留下来当了专职教师。这一年冬,洛阳一带突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伊川县在近两个月时间里就有70多人死亡。李振华随医疗队赴伊川救治,疫情很快被控制。他的经验得到省卫生厅肯定并在洛阳召开了现场会,要求全省推广。
【 大师之路 】
李振华在洛阳“出名”以后,被调到河南省卫生厅中医处工作。
当时的河南中医学院院长了解到他的才干,又把他调到中医学院。
1970年,许昌地区禹县乙型脑炎流行,短短8天,收治的83例病人有32人被夺去了生命。危急关头,李振华主动请缨奔赴疫区。他察病情、梳病理,很快便拿出了医治方案。一个昏迷了三天三夜的19岁青年,服药一天后清醒,五天进食,七天便可以搀扶行走。在疫区的三个月里,李振华接诊132例,死亡率一下子从40%降到了7.23%,治愈率高达92.7%。
在不断救人于危难的日子里,李振华先后出任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河南中医学院副院长、河南中医学院院长等职。
2009年6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评出30位“国医大师”, 李振华教授成为我省唯一的当选者。
李振华何以能成为国医大师?成立于2010年12月的国医大师李振华传承工作室主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主任医师李真向记者概括了四条:一是对疾病的治愈率高,二是有自己的学术思想,三是有高层次的科研课题,四是有高层次的论文。足见国医大师之名来之不易。
【 行医传奇 】
早在做乡医时,李振华对外感热病摸索出了高效的疗法。外感热病是上世纪50~70年代的流行病,如流脑、乙脑、流感、麻疹等,这些病发病急、病情凶险。对这样的外感热病,完全可以用一个方子,但他师古而不拘泥于古,多有创新。他强调辨证论治,法无常法、常法无法,方有别,医无界。任何一种疾病,尽管病因相同、病灶部位相同,但其病理演变,则因人的年龄、体质、所处环境甚至季节变化而完全不同,对每一种疾病都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此,他看病必见病人,必做深入望闻问切,慎重下方,常救人于鬼门关口。一位32岁女病人高烧昏迷抽搐,李振华冒雪去见病人。在察看病情之后,他果断制止了用阿司匹林和中药辛温解表药的治法,改用清热解毒、熄风透窍之银翘散、白虎汤等,第二天病人的病情便大有好转。
著名戏曲家、现代豫剧《朝阳沟》作者杨兰春,因患脑梗塞于2007年3月住院,几天后已经汤水不进,医院确认没有继续治疗的价值。李振华接治后,针对杨兰春的病情先从调理脾胃着手,增加饮食,恢复体力,很快就出现好转。2009年6月2日杨兰春去世,他的家人说,是李振华让他又多活了2年零3个月。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脾胃病又成多发病。李振华从此开始潜心钻研脾胃病的诊治。他在承担的国家“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中提出,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单治一方。基于这种理念,他坚持因虚治实、因实治虚、虚实交错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温阳扶正法是他临床常用的基本治疗方法,他研制的香砂温中汤和沙参养胃汤,有效率达98.7%,治愈率达32%。在对他治疗的近千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回访中发现,凡坚持服药者没有一例转为胃癌,这一奇迹打破了国外学者认为该病是“癌前病变”、“胃黏膜不可逆转修复”的论点,不仅通过了国家验收,而且被认为是一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又承担了国家“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李振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评估”。到2010年12月底,有效率为98%以上,治愈率为74%。
再说说他治内科杂症的故事。
一妇女产后得了怕冷病,整天怕冷出汗,6月份大热天也冷得要盖两条棉被。人们都穿半截袖的时候,她得穿毛衣,身体也极虚弱,上楼都得走走停停。李振华对症治疗,一服药后,患者就觉得身上热乎了,坚持服药竟然不再怕冷了。
有一省级领导长年患慢性咽炎,讲话时讲一会儿就噎住了,得喝点水或咳嗽几下才能继续讲,听众很奇怪,为什么讲着讲着不讲了呢?治了两年都治不好。吃了李振华开的药后,到现在再没犯过。
近来李振华大师对媒体报道的抑郁症自杀案例很是担忧,他说中医治这类病往往有奇效。李老讲了一个病例:一个妇女由于生了女孩,受到家人歧视,导致失眠、烦躁,老想自杀,不得不住精神病院,花了很多钱也没治好。由于住的楼层高,为防止她跳楼,家人不得不天天盯着她,搞得疲惫不堪。后来慕名找到李振华,吃了两个多月药后,竟然好了。李老说,他想将这个方子公布出来,让这些有自杀倾向的人服用。李老研究此病已有40年了。当年曾将洛阳火车站的一个女服务员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再说说他自己的故事吧。1987年退休后不久,李振华突发心脏病,有医生说病挺重的,只能活3~5年。在医院住,他自己为自己开药吃。“出院后我发现,与我同时入院的5个心肌梗塞病人,10年内去世了4个,我病最重,然而到现在已过去27年,我还活着,所以中药到底效果如何,这一比较就清楚了。”老人坚持吃自己开的中药,病再没犯过。说起他的病,家里备有氧气瓶,到不得已时吸吸氧;另外备有速效救心丸,以防万一,但整年也不吃,就是靠中药。
【长寿真经】
记者看到,年近九旬的李老除腰椎和心脏不太好外,身体棒得很,精气神也倍儿棒,就问老人有什么长寿真经。老人侃侃而谈。
一是生活规律,顺应自然。
李老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热、温、凉,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要“动作以避寒,隐居以避暑”,和于四时,顺应自然之气。尤其年老体弱者,应适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动不宜过早,以见到阳光为宜。冬季三九天,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但也不宜过凉。
二是动静结合,形神合一。
李老多年来的健康经验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坚持不懈;坚持坐诊看病,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内心无比欣慰;在带徒弟和传承学术经验中,他内心充实和满足;他经常思考医学问题,增强了脑力劳动;常与年轻人相处,增加了活力,振奋了精神;练习书法,心静、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动了肢体,达到形神受益。
三是揉搓经穴,养生防病。
李老非常重视经穴,常以指代针揉搓经穴养生治病。他每日睡觉和起床时,常用手指揉搓百会穴及头面部,以促进头面部血液循环;揉搓涌泉穴、膻中穴以补肾、强心、健脑;揉搓听宫、耳门、颅息等穴以助听力;揉搓童子 、睛明穴以增强视力;揉搓迎香、风池穴以防感冒;指压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以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每个穴位揉搓按压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压150次。他还时常叩叩牙齿,以强齿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他说,通过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压,确实收到了行气血、调营卫、益心脑、防外邪、强耳目的效果。
四是饮食有节,定时定量。
李老的饮食有三个原则:定时、定量、定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坚持每日三餐按时就餐;定量是三餐不过饱,以八成饱为宜,尤其晚餐少食,以易于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细粮配合,蔬菜水果搭配,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适为准。他爱吃面条,尤其爱吃稀软的带汤水的面条,面条可用细粮也可用杂面,再放些青菜之类,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他常嘱咐病人注意食疗,如晚餐喝粥适当加入红枣、薏苡仁、核桃仁、山药等以增强脾胃功能。
五是情志安宁,气血通畅。
李老说,喜、怒、忧、思、悲、恐、惊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强修养、爱好广泛、宽宏大量、不计得失恩怨、遇事不躁,就能心静志安,乐观宽宏。情志安宁,气血通畅,人就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