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士人名叫郑仁本,其表弟和朋友王秀才漫游中岳嵩山,迷失于幽深的谷地。此时天色将晚,两人很害怕,正转悠时,看见有人一身洁白,在草丛中鼾睡,便上前询问。开始,那人不予理睬。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就叫迷路二人过来。二人问白衣人来自何方,后者作了这样的介绍:“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吗?月亮上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到其凸处的结果。有八万二千人在修理月亮,我就是其中一人……”
说着,那人打开包裹,里面果然有凿子、斧头什么的;又有“玉屑饭”,赠给迷路的二人,说:“你们吃了它,虽不能保证长生不老,但也可以一生不得疾病了。”说罢,给二人指了出山之路,随后消失不见。
不要以为这是一则荒诞不经的故事。在这里,白衣人道出多条重要的信息。
白衣人告诉迷路者,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但问题是,人类最初用现代天文仪器观测月球是十七世纪的事。
神秘的修月人还告诉迷路者,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它上面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到其凸处的结果。现在,我们在夜晚观察月球时,会发现,它有明亮的地方,有昏暗的地方。现代科学的解释是,明亮的地方,是月球上包括环形山在内的山脉,因为这些耸起的部分相对容易反射太阳光,所以望着很明亮。低凹的部分,比如平原,因很少反射太阳光,所以显得比较昏暗。
上面的月球知识,同样是在望远镜发明后得出的结论。而在遥远的唐朝,主人公是如何一语道破这个秘密的?
再有就是,他提到月球上有八万两千人在从事一项修理工程,他是其中之一。这是最难解的。其所言具体指什么?
暂时放下这个问题,看看月亮本身到底有什么奇异之处。
现在,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认为: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亮太可疑了!
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发出这样的疑问:“月球在离地球那样远的地方,究竟要干什么?作为地球的卫星,它离得如此之远,我们要承认它是地球捕获的,可是个头又出奇的大,而且,它围绕着地球沿一条圆形轨道旋转,这太令人无法想象了。”
对月亮的疑问远远不止这些。
由于月亮的自转和公转一圈的时间相同,所以从地球上所看到的永远是月球的一面。也就是说,它的背面,如果不乘坐宇宙飞船,地球人是永远看不到的。这太诡异了。仅仅是偶然吗?在浩瀚的宇宙中,这种偶然性的概率有多少?
还有,月球表面上的环形山有五万多座,直径超过一公里的有三万多座。这些环形山被认为是陨石撞击而成的。但为什么环形山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月球背面?如果真是陨石撞击而成,那么直径大的必然就深,但现实是,这些环形山,不管是直径百公里的,还是不足一公里的,深度竟然都差不多。但如果不是陨石撞击而成,那又是怎么来的?
人类登月后,通过对宇航员带回的月球岩石的分析,发现其密度非常高,尤其是月海,含有耐高温金属:钛、镁、锆、铱、铍、铬、钇以及放射性金属钚。更诡异的是,月海下面,似乎还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东西”,其中含有大量上述耐高温金属。出现这种情况,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月球表面被至少一千摄氏度的高温烧灼过;二是人为的因素。如果是人为的,是谁干的?如果被烧灼过,又出于什么原因?
最重要的一条是,无论用废弃的火箭推进器撞击月球表面,还是用月震仪,反馈的消息都一样:月球内部有可能是空的。
当所有疑点集在一起时,有人就提出一个惊心动魄的答案:月球也许是地外智慧生命改造而成的星际母舰。不妨作这样一个推断:
宇宙深处,太阳系外,有一个星球,上面生存着智慧生命。但有一天,这个球星出现巨大的危机:面临巨大星体的撞击、星球整体环境的恶化或遭更高端智慧生命的入侵等。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虽已具备非常先进的文明,比如制造用于星际旅行的宇宙飞船,但仍抵挡不住这次致命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幸存者转移到一个行星的内部。这颗行星作为应急根据地,很早以前就被改造完成了。比如,在行星内部装设了可能比核动力更先进的装置,建设了巨大的城市,拥有各种交通工具,培植了食用作物……为在星际航行中抵挡陨石,铺设了用于减少撞击破坏度的保护层。也就是说,整个行星已成为一艘巨大的星际母舰。
这颗行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月球。
如果嵩山秘境中的白衣人真的来自明月,那他跑到地球上干什么来了?他在月球上从事的工程到底是什么?似乎是说在修理月球上的“凸处”,难道是神秘的环形山?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要修建?莫非每座山下都有一个通往月球内部的通道?当然,这所有的推测你都可以不信。
但那白衣人到底出现了,然后又神秘地消失。走前他还打开包裹,向我们展示了用来修理月球的器具,并给了主人公一些类似太空食品的东西。而这一切是多么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