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不抽烟、喝酒、不吸大麻,但是生活中总会遇到类似等红绿灯不耐烦地按喇叭,暴饮暴食,爱吃零食等行为,实际上这些症状同样属于成瘾的表现。
在心理学家矶村毅的《二次洗脑》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上瘾患者该如何完全解脱对“瘾”的依赖。
1错误的观念
依赖分为“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
生理依赖就是指药物摄入使整个身体的代谢平衡发生了变化之后,身体总是需要该药物存在。
摆脱生理依赖并不难,具体所需时间据麻醉品类和个人的不同而不同。以酒精为例,摆脱酒精的生理依赖需要的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以香烟为例,大约只要3天。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戒烟半年或一年后居然再次染上烟瘾,这种情况就是属于单方面地摆脱了生理依赖。
所以最难的是对“心理依赖”的摆脱。
普遍烟民的心理是:吸烟对所有的压力都有效。正是这样一种错误的思维认知,导致大量烟民戒烟困难,即使戒烟很长时间后,依然回到吸烟的状态。
2对依赖症的正确认知
首先我们要理解对于烟民所“感受”到的如同神仙一般的感觉从何而来。那就是多巴胺和α波的促进作用所产生的大脑感受。
多巴胺是一种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的神经递质。而α波则是一种让人得到抚慰的 、节奏恰到好处的脑波。
正常人的多巴胺分泌能力属于正常水平。而烟民通过尼古丁来多次刺激分泌多巴胺后,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系统产生了钝化,即很难通过身体自身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必须通过一次次的越来越多的尼古丁来刺激。最可怕的是,即使通过尼古丁的刺激可以达到多巴胺的分泌,但此时所分泌的多巴胺远远远低于正常人所分泌的水平。如下图所示:
然而,由于患者在多巴胺分泌不足时严重感受不到欣喜和宁静,而通过吸烟来促进了多巴胺的少量分泌,所以烟民自认为是香烟拯救了自己,自认为自己只有在香烟中才能得到快乐。
做个不恰当的类比:一般人都是走路正常的,而戴假肢的人因为戴了假肢后才感受到正常行走,没了假肢后就无法适应正常的走路方式。这个时候,我们总不至于歌颂假肢,然后对天下人说:假肢使我快乐,大家都去戴假肢吧。
香烟依赖患者的心理就相当于那个呼唤戴假肢的人。他们吸烟后所感受到的快乐水平,实际上远没有正常人所体会到的快乐水平。
而α脑波的频度数量与多巴胺的分泌状态相似,于是在没有香烟的情况下,患者就会产生类似嘴馋、无聊、坐立不安等感受。
3自我觉察
反思大多数人生活中没有察觉到的上瘾机制,比如对于早晨闹钟的设置,经常是感受到了时间的来临,但偏要等到闹钟响起的那一刻才下能安心起床。比如等红绿灯时的破口大骂,也是因为红灯让自己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分泌不足,导致情绪上的无法宁静······只有觉察到自己认知上的错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对“瘾”的依赖。
我们身边陷于香烟、酒精、赌博、游戏等依赖症的朋友并不少见,面对他们因依赖症所带来的自己以及家人的痛苦,我们大多只是出于一种美好的祝愿进行劝解和帮助,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缺乏科学的讲解。希望这篇书籍概述能够帮助有需要的朋友。同时如果觉得自己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建议查看原书《二次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