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立秋,海风仍无法吹散充斥在空气中的燥热,地头的玉米已经大片泛黄,又是一个丰收的好时节。跟随热情的村干部来到施兰英家的时候,90岁的老人正安静的在一张黑色花纹的躺椅上闭目养神。老人家虽已白发满头,但精气神却很好。
提起过往那段艰辛历程,老人几度哽咽,眼里蓄满辛酸的泪水。
老人嫁到夫家时,住的还是一间低矮的茅草屋,据说,一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家境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来形容也不为过。家里用来吃饭的桌椅板凳还是后来娶儿媳妇的时候才置办的。
所幸,老一辈人身上都有一种能吃苦耐劳的精神,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开始好转,老人丈夫的一场大病,把这个家庭又拉下痛苦的深渊。
“生病了就到处去找人医啊,上海也去看过了,就是治不好。为了筹钱看病,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了,卖的卖,换的换。钱都拿出来看病了,饭都吃不上,幸好邻里觉得可怜,今天你送点番芋藤,明天他送点红萝卜粥,日子才过得下去……”说到动情处,老人不停用手抹眼泪。那时候,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又落后,每次,老人都是用一辆人力木板拖车,用肩膀拉着病人去二、三十里的镇上找人看病。常常天不亮就出发,天黑才回来。老人白天要挣“工分”,晚上还要到海边“摸蟹”卖钱还当初为了治病借下的外债。
我不忍再让老人去回忆那些艰辛坎坷的往事,便让老人说说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后,家里有哪些喜人的变化。
“现在日子这么好,政府是母亲!”提起现在的生活,老人一改之前的阴郁,脸上布满喜色
“国家政策好,大队干部又照顾,我现在住的这个房子就是政府给盖的”
“我现在的安康保险,合作医疗,尊老金,养老保险都是大队里免费帮我交的。”
“政府搞新能源,建光伏,我家“土地流转”,每年还能领取一笔赔偿款”
“前几天台风要来,村里干部半夜冒着大风大雨还来看我,关心我。”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吃得好,穿得暖,逢年过节,还有帮扶人员送来大米、油。”
提起政府的好,老人一件件思路清晰又明了,如数家珍。
……
临走的时候,大队干部告诉我,老人是村里的“五保户”。原本老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由于小时候发烧没能得到及时治疗,得了小儿麻痹,现在已经送到了“敬老院”。大儿子前几年又“中风”在床,家境虽说不富裕,但有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老人也算“苦尽甘来”,能安度晚年了。
是啊,“政府是母亲”,可能没有经历过那些苦难岁月的人是无法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但所幸的是,因为祖国的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不用去经历,也不会再去经历那样的苦难岁月。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怀揣一个美丽的“中国梦”,梦国家繁荣富强,长治久安。梦人民幸福安乐,福寿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