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心理学家武志红的一个视频,里面有个小事例,大概是这样的,说他的姐姐做饭非常难吃,他吃过几次都觉得难以下咽,后来为了避免在她家里吃饭,每次去姐姐家武老师在饭点之前就急急离去,要不就吃过饭再去。以至于姐姐以为他太不近人情。后来经他的分析,找出了做饭难吃的原因。不是说因为米不是东北五常大米,水不是农夫山泉而导致做的饭不好吃,而是因为他姐姐理想比较远大,既然理想远大,就会总想干一些大事,对做饭这种小事自然就不屑一顾,也就在做饭的时候心不在焉,脑子考虑的也是其他事情,所以饭做得难吃也就正常不过了。
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刚好在考驾照学科目二,主要难点是练习倒车入库技巧。学员开着车方向偏差时教练在旁边都会歇斯底里地喊方向盘往左或往石打,学员往往生怕自己做错惹教练生气,一般都很紧张很机械地重复教练指导的动作,这样几圈下来好像人累死但没什么效果。
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事情,类似特点都是这样,做事时没有用心去感受,即使时间投入了,劳动也投入了,但做出来的结果总是不如人意。除非是流水线上重复性的机械生产,但既然是机械生产,就可以不用脑子,不用脑子的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通常是可以用机器代替的。如果一个人经常做这些便很容易陷入重复无效行为的困境里。然后就经常感到很困惑,辛苦努力但总是徒劳无功。
真正有价值的事情通常来自于非凡的能力,而武老师讲述的是能力来自于投入,这个投入是全身心的投入。是有意识地思考,用心投入做事、确保做的事情在一定的水准之上,做不好时多琢磨原因,再修正,如此积累,那么时间就是你真正的朋友,时间越久,就越能看得到效果斐然。以后的事情也会越顺畅,前途不能说一片光明,至少也应该衣食无忧。如果草率粗糙、急于求成,过了就算,经常重复过去的错误,那么时间就成了敌人,初期或许可以红火一时,但侥幸的时间越久,越经不起考验,以后的事情总须从头再来,前途就会一片渺茫。
小孩子的成长是最容易看得出来的,我儿子三岁,对什么事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吃。
往往大人做的事情他看到了就要跟着去做。而且联想也很奇妙,过年的时候在祠堂里烧香点烛祭祖,刚点上香烛,他马上在旁边唱“祝你生日快乐”。
二个姐姐在学习跳舞,练习一字马,儿子看到马上过去,坐下来,把两腿分开,说:看,我也会。
不用要脸,不用要完美,不用要扎实,先照着做。
不要管现在用的方法是不是被人嘲笑,捋起袖子干就是了。
在没有达到“唯手熟尔”之前或者说肌肉记忆之前,全身心投入地干都是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