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在农村是很常见的一种鸟,这里或许不能用“常见”来说它,“常听见”来形容或更为贴切。
布谷鸟的叫声很特别,慢慢地,农村孩子也喜欢上了这种鸟。那时候也没人告诉孩子们“鸠占鹊巢”,如果能明白成语的意思,或许对这种鸟谁都生不出“喜欢”二字嘞。因为这种特别的声音,孩子们都喜欢争相模仿。
“布谷布谷...”嘿,大人们,割麦时节到了。“布谷布谷”嘿,孩子们,你们的假期到了。
乡村的清晨,太阳也在赶早,还很清凉,大人们准备着割麦事宜。清晨,飘来农家饭的饭香,那是柴火饭的味道,馋嘴的小黄猫也喵个不停。很容易分辨的是,并不只有一家柴火饭的味道,看来,这天一起去地里撒欢的孩子们不少。
在清爽的清晨,家里的大人们起的格外早,吃过早饭,开始准备割麦事宜。首先,准备割麦用的重要农具——镰刀。爷爷从砖墙上摘下几把有几丝锈迹的镰刀,然后,从水翁边拿来了一块长方体的磨刀石,磨镰刀过程里,时不时撒一些水,最后磨得亮亮的。
带着镰刀、麻袋、草绳等东西,带上奶奶做好的午饭,爷爷骑着二八大杠先去田里了。麦收时节,家里的孩子们似乎商量好了,都是坐不住的主儿,吵着闹着也要去地里。大人们拗不过孩子们,带到田地里是“理所应当”的事儿。
去田里的理由五花八门,我用的最多的理由,则是“我要去地里看布谷鸟”。孩子们的心事,大人们自然一看就懂。“布谷布谷...”不合时令的日子里学布谷鸟叫,是要被打屁股的。
布谷鸟似乎很偏爱孩子们,一起飞到了田地里。眼见撒欢打滚儿的绿油油麦田,转眼变成了金黄,孩子的心里自然是欢喜的。在学校里,老师说这是丰收的颜色,是美好的颜色。那时心想,傍晚回来,小伙伴的日记作业本上,一定会和我一样,多出几行“今天我又看到丰收了”。
麦收时节的田地,像一个天然游乐场。田里有浇地冲出的深浅沟道、可以攀爬的柳树、供嬉戏使用的树枝等等。当然,如果你的运气够好,能让刚歇下来大人们,用高粱杆帮你量身定做做一根棍棒,不由分说,那肯定是令孩子们眼红的“兵器”。
孩子们打闹、嬉戏,累了就躺在割好的麦子上。累了,也想起家里的大人们忙碌的正经事儿,转眼,又从这个地头就跑到那边了。一个个的,像极了领导视察工作。我跑到自家地里,问道,“爷爷,爷爷,咱们家割多少了,今天咱要超过他们...”
“要不要用镰刀试试哩,已经是个小大人了,咱家的小大人出把力气,就超过他们了”。于是顺着试了试,没一会儿就要走开了,嘟囔道“爷爷爷爷,我要去看看那边的树上,有没有布谷鸟。”布谷鸟站在那边的枝头上,拼命配合道,“布谷布谷...”
天色渐晚,躺在收完的麦子上,吹着柳枝做的哨子,爷爷开着拖拉机,一同把我们载回了。回家的路上,布谷鸟迟迟没有跟来。我想,布谷鸟一定是比我还要害羞吧。
随着长大,布谷鸟的声音也已远去。小伙伴拼命长大,上学和工作去到了外地,巷子里的大人们,陆陆续续搬走了,住进了高楼里,那都是听不到布谷鸟叫声的地方。
不时,亲戚家的小孩儿来串门,对着电视说,“这是布谷鸟呀。”我问他怎么知道的,“我在妈妈买的那本图册里见过”。我才明白到,我比这些孩子幸福,至少儿时在田里见过真正的布谷鸟。
此刻才意识到,在儿时,布谷鸟原来叫的是“不孤不孤...”
前几天,七夕节,群里的小伙伴发着布谷鸟的表情包,布谷鸟的叫声的谐音是“不孤不孤...”当然,这是相互安慰了。城市的钢筋水泥、格子公寓,越靠近的地方反倒是越割裂。慢慢地,我们从一只“不孤鸟”变为了“孤鸟”。
《阿飞正传》有句经典台词,“世界上有一种鸟没有脚,生下来就不停的飞,飞的累了就睡在风里。一辈子只能着陆一次,那就是死亡的时候...”看到这句话,我并不是想到该奋不顾身、诗意地追求理想。
不停地飞,不落脚,本身就挺不诗意的。
能停下脚步歇歇的,是清醒的大人。他们都是怀着心事的孩子,心事就像露水一样,总在傍晚和清晨凝聚,在太阳照常升起的日子,各自烟消云散,各自放晴。其实,露水跟泪水一样,同样拥有神秘世界。
在城市,四下无人的夜里,总难睡得着。每当看到布谷鸟的图片,似乎就听到了它的叫声,它不知道为谁,拼命叫着,“布谷布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