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368)
新网师卓越班课程第一节课,全程听完。大象出版社梁金澜老师真诚、大方、热情的讲课风格很是引人入听,所讲内容既有对教师专业写作的指导又有面对出版界局外人帮助我们打开视野的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对想出版书的老师来说,第一节课便是新且实用。
“图书出版,你准备好了吗?”
没有,一是根本就没准备要出书,因为我不想刻意出书。二是对自己曾经的经历——还没有反思到位,对当下的学习状态——越学越觉得自己的无知。
听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随着梁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思考着这两年学习如何定位的事情。
①推荐阅读的书目要认真读完,而且要边读边写,争取在专业写作中较前有突破;②课程中安排的讲座要认真听完,而且要再回看一遍,回看时,完善好课堂记录;③线下活动努力做到回回参加;④尽全力做好班级建设的服务工作,享受付出的快乐;⑤从每个同学的身上发现生命的闪光点来照亮自己,把与同学的专业交往落实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中输入!没有输入怎么可能有输出?
附班主任刘祥老师听课的三点感受,作为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提醒与提示:
【蹭课两小时,三点感受:第一,梁主编对教育的理解,比局内人的很多学员高明,这或许是旁观者清,也或许是剥离了强烈的目的性之后的通透。第二,对话中学员们的问题都很现实,但也明显缺乏真正的思考,更缺乏深度探究。万物互联的时代,一些并不深奥的问题,AI就能给你很理想的解答,为什么不先准备好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呢?第三,对“我”尚未形成真正的认知与反思。我的课堂确实有价值吗?面对此轮新课改,我走在前列了吗?如果我至今还是用传统的方式展开教学,还未能真正开展大单元整体化教学实践,还不知道如何提炼并应用学科大概念,还不懂得如何设计驱动性任务,那么,你凭什么写学科教学方面的书稿?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至今依旧将学生视作增加班级平均分的一个数字,至今不懂得如何引导学生高扬起“人”的旗帜,不懂得生命雕塑的真正意义与方法,却想着写一部学生教育或者班主任方面的书,底气从何处来?
这三点,不针对任何具体的人,仅仅是一时感触。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