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去年某次笔记被推倒了阅益的公众号上,然后作为当月的奖励。说了很多次,但是一直没有翻开看,还有一本谈修养,也是阅益给的礼物,我把这两本和过年朋友送的怎样读书放在一起看。
孟实先生真的很实在!我读他的文字感觉就是一个特别交心的朋友在你身边,娓娓道来,把他的想法、经验、走过的弯路和预见的困难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你。此时读书的感觉仿佛古人常常描述的秉烛夜谈的场景,好友,好茶,好酒。
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我们常常会拿没有时间来说事,我以前也是。差不多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参加了Eric的最后一期读书会,当时有位群友在群里就说,自己最近在参加一个三天五天的培训,从早到晚一直都在培训上课,所以没有时间读书。当时Eric就说,你不是没有时间,你是觉得这事不重要,或者,没那么重要。当时他还写了篇文章,引用了梁文道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当你足够重视读书这件事,就一定能安排出时间来读书。我可以理解这位群友的确在培训,的确很难抽出时间在累了一天之后还去死磕自己本来就不一定喜欢的英文书。但是,我跟Eric是同一个立场,如果你觉得这培训这么重要,那可以不用觉得哎呀这三天这五天没有读书拖拉了进度而遗憾,因为培训比读书更重要。当然,如果你认为读书很重要,那就把读书当作吃饭睡觉营生一样重要去对待就好了,如果你做不到,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决心的问题。这个想法,我当时初次接触的时候很震撼,谁说不是呢?一年下来,我坚持这种想法,坚持这个立场,现在更加坚定了。客观来说,人的时间的确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把自己一分为二,就别贪心降低自己的期待,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就好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是如果你有决心做什么事情,我觉得都是能做下去的。
无论哪一种学问,心中必须悬若干问题,问题才真正是学问生长的萌芽,有了问题就有了兴趣,下功夫也就有了目的,不至于泛滥无归宿。
这是如何把“死”知识变“活”中很有趣的一个观点。孟实觉得我们学习不能死学,要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有机化”,像是活物一样,花鸟鱼虫,都是有机的生命。
他说英文中,Organism有机体和Organ器官、Organization组织一样,都是同根词。我们要把自己的知识有机化是因为有机体中各个部分各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有机体有组织有条理,才有生命。
其二,他认为有机体之所以是有机体是因为其反应原理是化学反应而非简单的物理反应。有机体需要“消化”,才能够成长,把异体变成本体,通过消化逐渐成长变化。而不是像把铜、铁揣进我们的口袋,这样一块铜,一坨铁,还是他们本来的样貌,本质并没有变。
第三,有机体都有独特的个性。即使人和人、猫和猫基因都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即使同样的基因、同样的成长环境,最终成长的两个人,也都有独特的特性。
你没发现,其实把有机体换成学问,也是完全可行的,有机体的特征,也就是学问的特征。学问在你眼里和在我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读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事实也就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学堂中,老师扮演的角色似乎更多的还是帮学生把知识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在拼命地记住每一个信息,争取在考试中夺得每一个能拿的分数。我们缺乏了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消化的这个过程,导致每个人似乎都一样,成绩优秀之外,似乎没什么不同。而学问是有机体啊!每个独立的灵魂,不更应该是独立的有机体么?
比如看一部书,自以为懂了,可是到要拿笔撮要或加批评时,就会发现对那部书的知识还是模糊隐约的,对那部书的见解还是不甚公平正确。一提笔写,就逼得你把它看仔细一点,认清楚一点。还不仅此,我生性善忘,今天看的书明天就会杳无踪影,我就写一篇文章,加一番整理,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也才能把它记得牢固一点。再比如思索一个问题,尽管四面八方俱到,而思想总是游离不定的,条理层次不很严谨的,等到把它写下来,才会发现原来以为说的通的话说不通,原来似乎融洽的见解实在冲突,原来像是井井有条的思路实在还很紊乱错杂。总之,破绽百出。
不知道有做笔记习惯的各位有没有产生共鸣,孟实的这些话都说到我心坎儿里了。我去年开始写作,到现在大约一年的光景,最开始不以为然,觉得自己也算读书涉猎广泛,每年至少读个三五十本书,在同龄人、身边的同事等等还算优秀,有何难。可是,初提笔时,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实在不知从何入手。这时看到其他人读同样的书,却能把自己无法表达的想法“轻松”分享出来时,着实触动不小。我自己在公众演讲俱乐部混迹很长时间,都没有发觉这个简单浅显的道理,直到自己动手去写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想要把想法传递给他人,反复推敲,仔细思考,保留哪些,舍弃哪些,如何组织,真正想清楚才能写清楚、说清楚。我借用孟实的话:我已养成一种习惯,知识要借写作才能明确化,思想要借写作才能严谨化,知识和思想都要借写作才能系统化,有机化。
孟实先生还有许多值得分享的观点,比如: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我想,写作也是原为自己受用,我能于此获益匪浅,如果你读罢能有共鸣,能有所改变,我想你此刻也会有我读孟实书时的体会,此刻也会点点头,微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