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响,孩子们说说笑笑地下了楼,在操场上站成八路纵队,准备跑操。
理想中的状态,自然是井然有序,行动迅速。对了,以前有个站队标准是“快,静,齐”,后来为了避免急中出错,就把“快”字去掉了,其实“静”也很难做到,总有精力充沛的学生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就像现在, 几个男孩子互相提醒“鞋带,鞋带”,三三两两地蹲下去把鞋带紧一紧;也有说“你站错了,该在我后面”,随手一推,被推的再回句“推我干嘛”;还有说“靠边点靠边点,挤着我了”……真是“猴性顽劣,更无一个宁时”。
忽然几阵风卷过,队伍里出现了赞叹声,而且越来越多,有的孩子跳起来向前看,指点着,议论着…
循迹望去,是校园围墙边的那排金丝槐,树叶被吹得漫天飞舞。黄绿的,浅金的,一片片,一簇簇,旋转,飘落。早晨刚打扫过的地面又铺了密密一层。
踩在落叶上慢跑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可惜没有实现。因为学校通知因风太大,取消跑操,孩子们一阵欢呼。
回到教室,我问同学们:“谁能用美丽的词句形容一下刚才的情景?”
一阵喧闹,隐约听清“要写日记!”不是兴奋,是哀嚎。
赶紧安抚“不写日记。我就想看看大家脑袋里有没有攒下词儿。”
一片如释重负的声音,陆续有几只小手举起来。
“天女散花”
“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
“一群小孩子在追逐打闹”
“美丽的淑女在风中舞蹈”
……
慢慢的,没了声音。我在黑板上写了句“黄叶舞秋风”,还有“碧云天,黄叶地”,告诉大家,这是古诗中的句子。
“如果你的头脑中能储藏足够丰富的词句,就可以把看到的景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而不只是‘好看,真好看’。”
小昂、小柯、小朱闭着眼念叨“没看见,没看见……”同学们笑起来,又开始叽叽喳喳。
提高了声音,笑道“现在老师又想起一句诗——”
“听取蛙声一片”
又一片笑,有孩子往下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齐。
这样的时刻,也算教学日常中的小确幸了吧。
前几天有位家长在班级群里转发了一篇文章,倡导阅读的,切入点很有意思:假如你读过足够的书,那么,当你不幸失恋的时候,或许可以吟诵“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只会讲“蓝瘦香菇”。
一直领着孩子们读诗词古文,就是希望能尽己所能,让他们多少感受一点传统文化的美好。也许现在效果不会很明显,就像刚才,能够触景生情的孩子没有几个(让这么小的孩子触景生情,要求实在太高了),但总会有些潜移默化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