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今年很火的书——《原则》。还没看完,看到作者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回顾部分,忍不住先分享几点启发。
作者是谁?做了什么?
桥水基金(Bridgewater)创始人,总裁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头儿
预测了08年金融危机
预测了欧债危机
管理资金量将近美国GDP1%
基于以上几点,很多朋友是把《原则》当投资理财书来看。不懂理财,所以看到了些别的东西。还是要承认,作者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回顾中有一些鸡汤的部分,无非是老生常谈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加之这本书很厚,很多小伙伴就看不下去了。但是认真回顾完Ray Dalio的职业生涯,滤掉鸡汤,确实有值得学习的部分。
对了,说一个插曲。看完Ray Dalio的个人经历,其实让我联想到一点小李子的电影——《华尔街之狼》的影子。特别是作者曾经被boss炒了鱿鱼,原因是在某次年会上,雇了一名脱衣舞女郎,让她在自己演讲时脱掉外衣。并且还在老板的脸上打了一拳。严重怀疑作者当时是不是磕了药。
我觉得以下三点是决定作者能有如此成就的关键:
第一:如何看待失败?
作者一个哈佛商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从小就有很超前的商业意识,开始订阅各大公司年报研读,这样的天才少年只应书里有,人家也惨败过。当作者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时候,沦落到卖掉汽车,向父亲借4000美元度日。仔细想想,人家比你聪明,比你对所从事的事、业有热情,比你有天赋,比你努力,这家伙都失败了,凭什么“失败”就要绕着你走? 有时候这么想想,很多事情就没那么想不开了。
但光想得开没用啊,你和作者这种闪着光环的人的距离并不是有没有失败经历,而是失败后,能从中得到些什么?
首先Ray Dalio好像天生就是积极看待失败的人。他对人生境遇是这样排序的:
很好的事情比糟糕的事情要好,而糟糕的事情要比平庸好,因为糟糕的事情至少给生活增加了滋味。
从成就动机看,其实人都分为两类:
- 追求成功
- 避免失败
我认为“失败”本身没有任何意义,除了带来痛苦,但是如何看待它确是有意义的。Ray Dalio是追求成功者。这一点,对职业生涯成功至关重要。
除了用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失败以外,也要用一种机构化的方式,对失败或错误中得到的经验进行提炼。Ray Dalio是这么做的:
- 犯错
- 分析失败或错误,解构它们
- 通过分析找到失败的原因
- 找到新的方法,以便将来应对同样的问题
- 面对同样的问题,用新的方法落实更新
用这样的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提炼。能力就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升。
第二 如何看待风险?
作者对读者提出了一个选择题:
想象一下,为了拥有美好的生活,你必须穿越一片危险的丛林。你可以安全地留在原地,过着普通的生活,你也可以冒险穿越丛林,过着绝妙的生活。你将如何对待这一选择?
其实,差距在哪,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Ray Dalio这样的创业者成功者大都是“风险偏好型”。
即使一败涂地,也必须追求伴随着风险的精彩生活,作者只关注如何“穿越这片危险的丛林”而不是在途中被杀死。
我觉得Ray Dalio的提问并不真正代表他的真实内心。“风险偏好型”的人,他们根本不是为了所谓的穿越丛林,去寻找什么美好的生活。冒险本身就是美好的生活。如果就如Ray Dalio所说,冒险只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今天的冒险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冒险,冒险是为了过平静的生活。那其实你是一个“风险厌恶型”的人。
虽然作者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我相信一个风险偏好的人,本身就有更大的失败可能。只是像作者这样的人足够聪明,足够努力,运气也足够好,所以他成功了。但是关于风险的偏好,我们是没有必要学习的,也学不会。
那究竟该如何对待自己的“风险偏好”?其实作者在书中已经有了回答,这句话我觉得是应该狠狠点赞的:
发现自己的性格,过与性格相适应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作者没有标榜、鼓励自己的偏好与价值观。而是鼓励读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状态。说明作者是真诚的(这本书值得继续读下去)
第三 如何做选择?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一深刻道理早已深入我们内心,从没怀疑过其正确性,每当面对鱼和熊掌的时候,我们总会草率做出决定,并用这句中国先哲的至理名言宽慰自己。放弃得心安理得。
Ray Dalio不这么看。他认为在鱼和熊掌之外一定有一条可以兼得二者优点的选择。
在面对两个你都需要但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东西,你需要耐心地做出选择,几乎总是存在着一条你还没有发现的有利的道路。所以你需要不断找下去,直到找到它,而不是满足于最初对你显而易见的那种选择。
举个例子,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面临工作还是考研的选择。其实工作后读在职研究生就是可以兼得的选择。
第四 如何做总结
我认为最值得学习的是第四点。当我刚进入职场做实习生的时候,不止一位同事告诉我:职场中,是否经常性的做总结,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总是若有所思的点头,总是不好意思问这样一个弱智的问题:那究竟该如何总结?
在Ray Dalio的身上,我看到了他是如何把总结这件事做到极致的。
《论语》中说道: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国藩也是一个好的总结者,一日一醒,克己修身,日积月累。
但Ray Dalio的总结和论语和曾国藩所说的总结应该不是一回事,曾国藩式的总结有提升人格、修养之目的。而Ray Dalio的总结则不同。
每当发生什么心情况需要我做出决策时,我就思考一下我做出该决策的标准,然后将其作为一项原则写下来。
我认为Ray Dalio的总结是更深层次,更结构化的总结。是对个人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进行总结。这些“原则”就会成为Ray Dalio的“决策库”。下次再面对类似问题时,可以在决策库中寻求解决方案。
这跟每天写日记,和一般的工作总结不一样。日记是流水账,供日后回忆往日时光。工作总结是梳理前后逻辑,分析成功或失败原因。Ray Dalio的“原则”是价值观式的指引。有了“原则”,则可以在与人讨论时,直奔底层决策逻辑,在“原则”层面讨论,而不是“动作”层面进行争论。提高将来决策、讨论的效率。
如何提炼原则?
- 首先根据知觉和经验做出决策
- 行为做出之后,用合乎逻辑的方式,提炼出决策标准
- 用系统化的方式,描述标准
总结一下:
我认为,除了不必言及的天赋、努力、机遇、运气以外,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通过以下几点,走向职业生涯的成功:
追求成功 (高成就动机)
在错误中总结方法
风险偏好
认真做出选择(以尽可能的方式,让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用提炼底层逻辑的思路作总结,形成“决策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