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课堂的安静
——《让学生学会阅读》带来的课堂反思
前段时间,我去外校上了一堂中考复习研讨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这种提法,所以对于什么是连续性文本,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幸好这段时间我在断断续续地读蒋军晶老师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一书,于是我对群文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这两个概念有一点点的认识。我的理解:我认为群文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所以群文阅读其实也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但当前一提到群文阅读往往是指几篇文学类的完整文本因为某一个共性,放到一块来阅读,通过解决某些有共性的问题,来提高孩子们的各项阅读能力;而一提到非连续性文本往往指的是跟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文本的阅读,且常常是多种类型的文本组合到一起,比如图表、图画、说明书等等实用类的文本的组合,通过阅读这些文本,让学生逐步形成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以适应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和生活联系更为密切。
弄懂这些以后,我由一个主题:旅游切入到课堂,然后又用和旅游相关的一些文本组合,让学生进行阅读,通过阅读,学习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概况、筛选、分析、整合,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想法是好的,但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我自己的班级试讲时,由于学生阅读能力还可以,再加上熟悉老师的节奏,整堂课还算比较顺当,但现在仔细回想,回答问题的主要集中在比较优秀的孩子身上,其他孩子虽然也跟着答,跟着喊,但总感觉没有深入去思考。
正式讲课时的班级是乡镇中学的一个班级,孩子们都是农村的,阅读较少,再加上师生彼此要相互适应,而且由于下边听课老师较多,所以导致一上来我让他们面对题目提出自己的疑问,他们很紧张,也很茫然,可能从未有老师让他们自己提问题再讲课吧,只有一个女孩子犹犹豫豫想说但却不敢说,于是那一刻出现了老师们最怕的安静……
说实话如果是以前,我肯定要崩溃,上来就冷场了啊。但我当时突然想起蒋老师书中所说的“我们好像很怕等待,很怕那两秒、五秒的安静,以为那就是冷场”,“如果你问的是一些有质量、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孩子们正常的反应是困惑不解,不敢轻易发言,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而思考就需要安静,需要耐心等待”。想到这些句子,那一刻我反而彻底放松了,看来这个阅读课题对孩子们来说真的是完全陌生的,虽然有疑惑,但这些孩子又是习惯了听老师讲,不习惯主动发问的,那我有责任有义务引领孩子们走近、再走进这种文本的阅读,我不是在表演,孩子们不是道具,我不能上成表演课。
蒋老师说“现在很多热闹的课堂,变成了一种发言竞争,学生表面活跃地不断叫着‘是的’‘是的’,高高的举手。这种表面热闹的课堂其实是发言过甚,隐含着以下危机”,他们只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对别人的回答并不在意,而群文阅读,尤其是陌生文本的阅读,应该是安静的,应该是有沉默存在的,这才是课堂的真实状态。
于是,我开始带着孩子们一则材料一则材料地阅读,通过阅读纯文字文本、图表文本、图画文本分别训练他们的提取信息、概括信息、分析筛选信息、加工整合信息等能力,这之间孩子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安静的,是沉默的,但看得出来他们是在思考的,因为我随机叫起来一个孩子的时候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这,我觉得就知足了,至少孩子们没有应付课堂,没有觉得自己是在配合老师表演,他们,在学习!
最后,我们在对自己的祝福和激励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
结束后,我的指导老师问我自己对课堂满意吗,说实话,有很多遗憾,有很多不满意自己的地方,比如备课前对学情了解不够,课前没有安排预习;比如自己应变能力不足,引导鼓励还不够;自己讲的还是过多……太多不满意了。
但我如今能允许并接纳孩子们安静和沉默这一点,我对自己是满意的,这要在从前,我会紧张,会害怕,甚至会崩溃吧,但那一刻我没有着急,也没有逼迫他们,也没浪费口舌、浪费时间反复去激励他们回答问题,而是给他们时间去读,然后随机提问,根据他们有些胆怯和不确定的回答,来引导他们,解决他们不懂的东西,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学会阅读这类文本,真正让他们学到可以用到学习和生活中的阅读方法,这一点我也许是有点进步吧。
蒋老师说“在我心目中,比较好的群文阅读课,是‘阅读’的课堂,是‘安静’的课堂。”所以我现在不再盲目追求那种热热闹闹,学生都踊跃回答问题的课堂了,因为那种课堂要么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特强,引导方法得当,要么是学生水平很高,但更多时候也可能是教学问题设计过于简单,或者是课下预习比较充分,表演成分较重。不管怎么样,安静也好,热闹也罢,学生课堂上能真正阅读、真正思考,学完以后,真正有所得、能力有所提升,这才是检验课堂好坏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吧。
所以珍视课堂的安静吧,因为那也许是学生真正学习和思考的一种表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