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
昨天回来,你跟我讲,你们在看《你的孩子不是你孩子》里遥控器那集。饭桌上我们母子旁若无人的热烈探讨,让你奶奶都有点诧异,在奶奶和爸爸的母子关系里是不会有这种层层深入,各抒己见,全面客观对问题的探讨的。
不得不说,你们的同学都很厉害的,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都反映了他们的水平挺不错的,特别那位说其实男主也是离不开妈妈的那位同学,对于关系的解读很犀利。
撇开剧情,我们只谈人物关系。剧里妈妈和儿子的僵固又纠缠的关系,这个是妈妈在得到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里学到的。
僵固讲的是思维习惯。简单来说,就是只有一种,而且是唯一一种反馈途径和反应。在剧中妈妈爱儿子的唯一手段就是控制他;而儿子唯一爱妈妈的反馈就是顺从他。这是妈妈拿遥控器控制儿子,而儿子一直顺从妈妈的控制,极不情愿地过着妈妈的设定的人生,一直不愿意夺取遥控器的原因。僵固点在于,妈妈觉得儿子的人生在她的控制下才是好的;而对于儿子来说,他的人生是靠妈妈的肯定来实现的。
纠缠讲的是关系,是一种对称和相互加强的循环。在剧中,妈妈要求儿子“听话懂事”、儿子希望妈妈“通情达理”就是一种对称;妈妈想控制,儿子千方百计不顺从、儿子不听话,妈妈找找遥控器控制无限循环不达目的不罢休。
这种僵固的纠缠发展下去,就是你同学说的,等到儿子有了孩子,对孩子也是一样的控制和纠缠。
在现实的情况里,对于最亲近(一般就是父母子女)的人,如果对方不按我们的想法行事,大部分人没有办法处理自己的内疚和失望,我们用愤怒、反抗、冷战,更有甚者以自杀(最惨烈的结束关系方法)来逼迫、要挟对方顺从自己的想法来接解决这个问题,只接受对方的顺从,或者说“各种作”就是想对方顺从,只有对方顺从方能善罢甘休。
在父母子女这类关系中,除了结束生命外关系无法终结,我们又在怕什么?
怕——情感的远离(我不顺从,父母就不爱我的),怕自己的内疚(我是儿女应该顺从父母)、不愿意承认我们满足不了对方的期待,也不愿意承认对方满足不了我们的期待,而要把彼此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因为改造失败而责怪对方不配合自己。
这种关系的纠缠最容易造成伤害,僵固的纠缠还会延续到下一代。
我和你爸爸或多或少都收到过这种将僵固的纠缠的伤害。不同的是爸爸不自觉把这种纠缠延续到了你,而妈妈因为自己太痛了,反观自省,而选择停止伤害下一代。
妈妈痛到啥样?痛到向外婆借钱,外婆不借还冷语相讥,坐在单位门口痛哭;痛到在你撞伤了人 无法拿出赔款,而外婆袖手旁观而彻夜流泪;痛到看不完你说的那集剧,从此,我没有再给机会外婆(妈妈不是圣人,不能接受亲人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袖手旁观,冷言冷语),来了个情感断舍离,客客气气,仅此而已。用蔡康永的话,不是原谅,而是算了。但,还是痛彻心扉。
我遵从陈海贤的方法,来处理我们的关系,不让你活在别人的评价和期待中,包括妈妈的。因为生活是你的,未来是你的,你必须为你的未来和生活负责。妈妈负责从旁关注、帮助和督促。
妈妈爱你,永远爱你,考不上大学,妈妈也爱你,但妈妈不能替代你生活,替代你娶妻生子,替代你实现梦想,你懂的。
说回你转专业的事儿,只有你自己才能打破这种纠缠,你们老师不在乎你,也不在乎你的前途,更不在乎你的想法,回应这种事情,除了不见你,更高明的方法,是学妈妈那种客客气气的不在乎,遵从校规下的没有反应。这也是对你未来伤害最小的方法。供你参考。
爱你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