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的发起者朱永新老师这样说——“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
那么,什么是“完美教室”呢?李镇西老师在《给教师的36条建议》里做了详尽的解释:完美教室,有快乐,有收获,有故事,有成长……
一、完美教室有快乐
完美教室,不仅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应充分体验到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激情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少年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随意所挥洒的快乐……
完美教室的快乐是多方面的,活动的快乐更是无可替代的,因为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的各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最能使学生心灵激荡,个性飞扬。班级活动,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可以是学生学习交流、思辨讨论,可以是游戏娱乐、文艺表演,可以是体育竞争、劳动比赛,可以是社会调查、援助交流。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这就是完美教室的快乐。
二、完美教室有收获
完美教室有快乐,但仅仅有快乐是不够的,孩子们必须还要有收获——知识的收获,能力的收获,人格的收获,阅历的收获……班主任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人文视野、科学素养、文化储备,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发“班本课程”。
读到这儿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个班主任能够发动全班同学参与我们的社团课程,能够每周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新内容,它会不会也变成我们特色的“班本课程”?如果音乐班,大胆地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另外开展音乐欣赏课,带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遨游,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培养出出色的小音乐家?如果美术班,可以每周增设一节类似于画展这一类的课程,孩子们会不会有更多的绘画热情和更高的艺术追求?如果国际班,通过每周的英语课本剧,会不会让更多孩子有兴趣,同时提高英语表达水平?如果……这些形形色色的让孩子喜欢的课程,带给孩子的将是人性的滋养,心灵的擦拭,情感的陶冶,思想的点燃……这应该就是完美教室的收获。
三、完美教室有故事
美国2009年度教师托尼.马伦曾经说过:“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作者创作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他们知道如何修正错误,他们希望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的结局。”李镇西老师这样来形容完美教室里的完美故事:在一间教室里,围绕着一个个孩子,将会有多少故事发生啊!一桩桩,一件件,便汇成了一个班的“青春大片”——或扣人心弦,或催人泪下,或妙趣横生,或耐人寻味……主演是孩子,导演便是老师。
回想我们跟五四班孩子相处的这一年,确有那么多可以让人幸福难忘的时刻:开学前师生共同装扮新教室的喜悦;队列队形比赛获奖的骄傲;达标运动会上健儿驰骋的飒爽英姿;陶笛比赛时悦耳的笛声;元旦晚会上的劲歌劲舞;广播操比赛时的整齐划一;母亲节那天孩子亲手为母亲做羹汤的幸福……
正如李镇西老师总结的:没有故事的教室,便如同没有色彩的花朵、没有树叶的森林,自然谈不上完美;没有传奇的教育,如同没有情节的电影、没有冲突的喜剧,当然谈不上幸福。任何一个普通老师,如果能够把平凡故事变成一部不朽的传奇,他便成了一个伟大的导演!
四、完美教室有成长
在完美教室里,一个又一个日子在不停地流逝,当一千个日子或两千个日子过去之时,生命便丰盈起来,这就是孩子们的成长。这个教室里的孩子,孝敬爹娘、爱护弟妹、尊敬师长、爱护同学。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作为教师的自己也应该成长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幸福,这才是完美教室的最高境界。
因此,所谓“完美教室”,就是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快乐生活,一起走过的诗意日子。“完美教室”的核心是“幸福”。完美,是一种朝向;幸福,才是目的。愿我们老师们在缔造完美教室的同时,成就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