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63
卷四·经筋第十三
6/13
原文: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
治在行水清阴气。
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
命曰季秋痹也。
原文译文对照:
~~~~~~~~~~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足厥阴肝经气血所灌溉的经筋(韧带、肌腱及筋膜系统),起始于足大趾上汗毛丛生之处的大敦穴处之骨骼,行于足背,与足太阴之经筋并行,联附于内踝骨前中封穴处骨骼。沿着小腿内侧上行,经过三阴交穴,与足少阴之经筋相并行,联附于膝部内辅骨(自胫骨上端之下髁至股骨下端之上髁)之下曲泉穴处骨骼,在此再次与足太阴之经筋并行。继续沿着大腿内侧上行,经足五里穴、阴廉穴一线,上至急脉穴处骨骼,联附于阴器(前阴之具),并络结诸经筋。阴器上,不仅集合了足太阴、足厥阴、足阳明、足少阴之经筋,而且任脉、冲脉、督脉之脉气所灌溉的经筋,也都聚集于此,因此把阴器称作“宗筋”。足厥阴属肝,肝主筋,故由足厥阴之经筋统络其余众筋为一体,以成阴器之健运用途。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
该经筋如有病变,则有如下证候:足大趾牵引内踝骨前疼痛;膝部内辅骨痛;大腿内侧疼痛并抽筋;阴器萎弱不用;若因房事过度而损伤该经筋,则有阴萎(阳痿)不举之证候;若因寒邪侵入而损伤该经筋,则有阴器缩入之证候;若因热邪侵入耳损伤该经筋,则有阴器伸长、无法正常回缩的证候。
治在行水清阴气。
治疗时应利肾导水,使足厥阴肝经之气血通畅运行,从而足厥阴之经筋能正常统率众筋、健运阴器。
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
若该经筋有抽筋证候,可以用针刺法行针治疗。行针治疗时,当采用火针,并配以快进快出的劫刺法,不用迎随手法,次数不拘,以患者感觉病势减弱为准;穴位亦不定,以当下具体痛点为行针取刺点位,这是因为韧带、肌腱及筋膜上,没有孔穴或孔道,病邪入侵后无法上下游移,所以痛点正是病邪入侵所在之处。
命曰季秋痹也。
发作于足厥阴肝经所灌溉的韧带、肌腱及筋膜系统的疾病,既与农历九月之气相应,又为由风、寒、湿三气所生之痹病,故名“季秋痹”。在针刺深浅及留针时长上,理应按季秋时节所对应的人体阳气深度、痹病所对应的留针时长,进行操作。
~~~~~~~~~~
老黄历择吉,2024.6.12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62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