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看到《专注力》《影响力》《高效工作》等类似的书籍,都毫不犹豫的加入书架,开读,let us go!
但是基本都无疾而终,勉强读完的,合上书后也再也想不起来讲了些什么,更别提怎么应用于生活与工作。
一直以来,无意中寻到的《生命的清单》《蛤蟆先生看心里医生》《简爱》等书籍,却爱不释手,争分夺秒的读完了。
我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一直陷于这种不平衡中。最近,突然有了一些感悟,第一类书籍是工具书,反应了我的一些焦虑,最终无疾而终的原因是,无目的性。从小到大,是泡工具书长大的,《高等数学》《量子力学》这些读起来晦涩难懂,可还是坚持下来了,是因为“自己有痛点,希望从这本书中解决问题”,而现在的自己,看到世面上的这些工具书的封面,幻想着自己有了这项本领该多好,可自己生活中并没有体现出刚需,甚至自己在看到这书前,都没有想过要培养这项技能,故都无疾而终。
工具书,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请你带着问题去读书,并最终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文学类的小说引人入胜的原因我也想明白了,是因为“故事性”,喜欢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在故事中体验人生百态,体验大千世界,世界那么大,我去不了几个,职业那么多,我做不了几种。可通过读别人的故事,我能感受实现这些梦想,岂不快哉!
我想,我再也不强迫自己读工具书了,秉承“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并作用于生活”的原则,再去读。要多阅读文学类的书籍啦,世界那么大,让我在书里探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