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路怎比得上水泥路的平整,坦荡。低瓦房怎比得上楼房的豪华,美观。可就是这看似平凡,落后的东西却见证了一个时代人的艰辛的成长岁月。
我的父母都是20世纪70年代的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出了那个时代人的共同特征:不怕吃苦,勇敢拼搏。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我的父母都竭尽全力做得最好,为的是给我一个幸福,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从未说过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追求,这和他们生长的年代有关,是那个年代铸就了他们,他们有一段刻苦铭心,艰辛的青春故事。
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年代,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方针的提出,经济才发展起来,而父母这辈人就诞生在这一时期,那个时代里的母亲同其他青少女一样,早上为全家人煮饭,工序多,劈柴,生火,等等。一道工序都是自己的事,过去用的都是土灶台,现在有的农村家庭还在用,怎比得上现在的煤气灶方便,时尚。要是冬天的话,那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正好暖身子用,可要是到了夏天,准能将人烤熟。而母亲从未说过“不”,因为母亲的父母都要为了生计而奔波,母亲的哥哥那时正在念高中,于是家里的杂事仅能由母亲解决。中午,同样如此,一到家,作业搁在一旁,先烧饭,将碗洗完之后,才慢悠悠地拿笔做作业。因此,母亲没考得上高中是有原因的,与她同校的学生,考上的只有一两个,更何况像母亲这样,既要顾着给家人烧饭,又要复习功课的女学生呢!这确实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但我由衷地佩服母亲的求学态度。
母亲跟我说,她的初中老师都是代课老师,没有一个正规的老师,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老师从来不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然而正是这种教育,培养出了两批学生,一批是成绩不仅好,而且素养高的学生,另一批是做事方面,交往方面,做人方面强的学生。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初中离母亲家有三里路,那时候没有自行车可供母亲骑,更别提电动车了。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母亲都保持着背书包的姿态,用稳健的步伐熬了下来,她抱怨过,她哭过,她的汗水和泪水滋润了她脚下的泥土,使其勃勃生机,生意盎然。
这便是母亲那一代人艰辛的求学岁月和艰苦奋斗的青春故事,在他们心中一直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他们正在为此矢志不渝地奋斗着。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耀眼的光芒将驱散黑暗中的一切迷茫,为他们指引方向,引领着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我发自内心赞美父母那一代人,钦佩他们身上不怕吃苦的精神,并且暗暗发誓定要将其传承下去。
如今,父母教导我们不要浪费青春,不仅仅是因为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更是因为青春值得我们为之奋斗,趁我们还年轻,努力充实自我,别让青春留下遗憾。
“青春”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我看来,只有学习父母那一代人不怕吃苦,努力奋斗的精神才能让自己的青春岁月更加地熠熠生辉,光芒万丈!凭借着这样强大的意念支撑,相信我们终将开启成功的大门,走向光明的大道,等待着我们的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最后祝大家所求皆所愿,所行化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