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饶有兴趣的在微信上问了几个朋友,你有什么拖延症,我很明确的是我自己有拖延症,相当严重,想着是不是其他人也和我一样,还是真的就是个别这样的我。
结果,在我的预料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就稍微得到一点安心。
有人说,洗碗拖延,有的说,出门拖延,因为还要洗漱,有的觉得事情不重要就会一直拖着,有人觉得什么都拖,有的是洗澡拖延,起床拖延,上班拖延,我没有拖延症但我有很严重的选择困难症等等,哦,对了,我还看到说找女朋友拖延,这算吗?方正我被逗笑了。
这些看似生活小事,每天都在发生的,也最容易不知不觉渗透到生活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水滴,久而久之,不痛不痒,却可以石穿。
拖延症,正在一点点的侵蚀我们的生活,久而久之,便不痛不痒!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一个汉语词汇,系蜀汉先主刘备所言,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我们也一样,不要因为事小,大家都普遍这样,就任之随性成长,明知而为之和不知而为之有很大的区别。
人和人的区别有时只是一件件小事的对待上面,而不是努力和聪不聪明问题。
02
我百度了一下,拖延症是指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能够预料和任然这是关键的字眼。
大概拖延分没有时间期限的拖延和有时间限制拖延。老师布置作业,规定后天就要上交,一般拖延者会在最后一天完成,这类型的属于有时间期限的拖延,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对于没有时间限制的可能会被很多人遗忘甚至不被提起,比如看望父母,比如每年旅行一次,比如自己创业等等。
在TED演讲中,做了一个调查,有拖延和没有之间多了一个及时行乐的猴子,平时没什么异样,没有过去记忆没有未来概念,只关注两件事:简单和开心。认真看看自己,在想想,确是如此,在当时开心舒服就对了。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拖延症,小则云淡风轻,大则深入骨髓,让我们当下活着舒坦,无形中不自信,浮躁,甚至认命。
03
为了避免拖延症成为我的习惯。我也在努力改变。
最重要的一点,热爱生活,对自己要有要求,有奋斗的目标。
其次,今日事,今日毕。当犹豫不决,脑子那只猴子又开始要及时行乐是,想想不拖延的人怎么做,然后就怎么做,不给自己找借口。
接着,做事专一,给自己定下一小时看书,就放下杂念,放下手机,或者手机设置静音放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眼不见为净。
韩寒的《后会无期》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听过无数道理,却任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又怎样,今天起学着海子,让一切慢慢春暖花开,然后面朝大海,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04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拖延症是多么的普遍而有危害,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在拖延,且慢,稍等。
有拖延症,就有提前症患者。
社会研究调查表明:一篇毕业论文,提前症患者提前好几个月匆促,早早了事就完成了;拖延症者贪图玩乐,没有任何新的主意,在最后的一个月急急忙忙的完成,而中间的;适度拖延症的人,具有更多的创造性。
你正在写一篇文章,写了一半你再也写不下去了。放了一个多月你又重新接着写,我经常这样做。这次写有时会冒出很多新的想法。
你管这叫拖延,我们称之为思考。
很多历史上伟大的创新者都是拖延症者。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上断断续续用了16年,后来在光学研究上分散一些精力 ,改变了描绘光亮的方法,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画家。
马丁路德金,在他那场生命最重要的演讲前夜,凌晨三点起来重写,直到上台前他还在修改句子,上台十一分钟后,他扔掉了手中的演讲稿,即兴表演。
拖延症对于生产力,是一种恶习,但对于创新力来说,他是一种美德。
对于拖延症,最可观的做法是,迅速开始,慢慢思考。加油!
拖延症也没那么可怕。该果断就认真执行,可以放慢的就慢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