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心理学上,不被看见就等于不存在。只有被你看见,我才是存在的。
1,有很多人在重病时,或临死之前,会向身边的人忏悔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希望得到原谅。他请身边的人“看见”自己犯的错误,并且原谅这个行为。这样就相当于,他的罪恶被正名了。
人们希望自己的罪恶被看见,被原谅。这也正是牧师的职能,绝对客观的看着人们忏悔,无条件的原谅。
2,在电影或小说中,蒙面杀手在杀人之前,会把面具掀开,让对方看见。当然也有蒙面杀手不这么做,杀完人就走了。这两种杀手的区别在于,前者多半是复仇,后者则是替人杀人。
复仇既是做给自己看,也是做给对手看的。如果对方死了不知道是谁干的,那么复仇行为就失去了一般意义。而替别人杀人,他的这个行为会被雇主看见,而不需要给遇害者看了。
3,一个人的感受,如果不被身边的人所看见,那么就等于不存在。
还有个故事,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坐高铁,孩子兴奋地跟妈妈说:妈妈,看,火车。妈妈回应道:啊,火车,妈妈看到了。但过了一会儿,孩子又跟妈妈这样说时,妈妈好像懂了孩子再表达什么,回答说:妈妈看到了,妈妈也很兴奋。听到了妈妈这个反应,小孩儿愣了一会儿,盯着妈妈说:我爱妈妈。这就是,当我的感受被你感受到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爱。
二、当别人伤害我们时,我们也要选择看见伤害,选择宽恕,而不能视而不见。
其实无论我们怎样小心,都难逃被人伤害。别人对你的伤害是很难忘记的,如果你一味的逃避,那只能将自己关闭在心灵的牢笼中。宽恕才是治疗心灵的良药,而非时间。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强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会流泪。直到她生孩子的时候,可能是麻醉药的用量少了,她感到非常的疼痛。但是大家都沉浸在婴儿出生的喜悦之中,没有人注意到她的不适。于是她流泪了。
后来她咨询心理医生,询问得知,她在很小的时候,因走路太累,要求父亲抱她,但是父亲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抱她。再三哀求之后,她不在哭闹,下定决心不再寻求帮助。这也成就了她的性格。
在童年时期的被忽视、无助感,使得她的努力异于常人,成就了她。但是她内心深处一直都有一种恐惧,那就是被人忽视的惧怕。她拼命工作,完成事业,就是让别人很难忽视她。而且她自力更生,再也不用求助别人,也就不会被拒绝。但是万万没想到,她的孩子的降生,使得身边的人再次无视她,那种感觉真是凄入肝脾啊。
不管什么样的伤痛,你都无法全然忘记。当你遇到同样的情境时,压在你内心都痛苦,终会爆发出来。与其让自己二次受伤,不如早日放下,放下仇恨。
用经济学思维就是,记恨一个人是沉没成本,伤害已然发生,是过去时了;而从机会成本来讲,我们选择宽恕,也就是给自己一个没有仇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