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能早起的人,因为喜欢熬夜看综艺。
然而,人总要时不时做些突破舒适圈之外的事情。尤其爬山这种事,早起是一定有好处的。
有大上海后花园之称的“佘山”,据说海拔只有100米,分为东西两个山头。
乘着第一班6:00的地铁,人比想象中的多,当然老人是主力。中转三趟地铁线,最后到达9号线的佘山站,出站后,浓浓的郊区味道扑面而来(郊区味道指:草味、树香、很空旷~),待久了城市中密集的方格,来到如此敞亮的地方感觉特别自在。
没有乘公交,选择租单车——大城市才有福利吧。
骑着单车游荡在并不宽阔但却整洁的街道上,微风徐徐、人车稀少,舒服到想要嚎叫。
骑行的另一好处就是遇见美景,随时停下,驻足观望。别墅区刚过,就迎来了一片小草原,马儿悠闲的啃着青草,空旷的地平面晖映着远处的佘山,若不是袭来了阵阵马粪的余味,真想赖着不走。
前戏好像太长,迅速转入正题。
东佘山的正大门高耸、宏大,第一眼看到就顿生好感。走进去,一条直行而上的百层楼梯特别乍眼,高耸浓密的树木掩映两边,因为去的早,人特别少,走走看看拍拍,别有一番滋味。
想到古代田园诗人的仙气及洒脱,想必面对这样的山林,无法不才气裹腹吧。
回到佘山,毕竟只有100米高,登上这段小确幸后,从此一马平川。
不过有几处小特色值得一提:木桥悬搭的观光桥别有意境,如果天气晴朗,肯定会望的很远,原来生活真的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山野;红色的祈福带,飘扬在树尖,寓意幸福与希望;竹子特别粗壮,深绿装点下个个笔直,这才与我想象中的竹君子吻合一体。还有大小不同的神秘黑洞,深不见底,又不敢下手去掏,鬼知道里面是蛇是鼠。
东佘山走过一个弧线后,马上就会进入西佘山的大门。西佘山最大的看点当属圣母大教堂了,圣堂建筑恢宏,神圣不可侵犯。
坐在里面,看着墙壁雕镂的寓意花纹,摸着胸口挂着的十字架,心特别静。当眼神定格在圣殿最前方的圣母和耶稣像时,心中百感交集,想起小时候每周末与妈妈在教堂里的聚会,想起这么多年不虔诚的祈祷,想到走了这么多弯路,每次重生后的心酸......回忆到感恩,感恩到落泪。
可能,信仰就是这样一种感受吧,让人心安,让人永远怀揣希望。
山脚下也有很多值得流连的小景观。其中有一处,溪水上架着一座断桥,四周满是盛开的金黄油菜花,意境大大的有,不自觉的就会哼起:断桥是否下过雪,又想起你的脸......
注:东西佘山之间的小吃群,那的凉皮和臭豆腐超级好吃,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