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3 冯达庵大阿阇黎著作
冯达庵大阿阇黎(1886-1978),唐密第五十代祖师。30年代既证十地,50年代胎藏界成佛,1971年金刚界成佛,1972年圆满一切智智,得无上妙觉,万法皆通,超迈历代大德。
本文为《学密须知》第五篇
1936年,冯达庵大阿阇黎受王弘愿大阿阇黎传法灌顶,成为唐密第五十代大阿阇黎,证入十地。当年师作《学密须知》。
《学密须知》弁言云:“密教重兴以来,渐盛于海内,事至可喜。然违理妄修,实繁有徒;流弊所及,大碍教化。谛审症结,酌著斯篇,俾有志者得入正轨,教外人士亦不致多所误会云。”。《学密须知》分十二项阐述:显教与密教、唐密、敬佛、忏悔、菩提心戒、灌顶、梵字、月轮观、即身成佛、阿阇黎、持诵、辨境。此篇属第五篇。
敬佛、忏悔二事,显教初亦如是。继此则视学者根机,或授小乘比丘戒数百条,以对治诸惑;或授大乘菩萨戒数十条,以发展行愿。比丘戒惟限于出家人,菩萨戒则在家,出家皆有之。
菩萨戒以发起菩提心为基。菩提胜义,于五蕴皆空时,然后显现真切。播为外迹,则为广度众生之种种慈悲行愿。学者对于显教高级教法,果能深心默契,即是已见胜义菩提心。从此应诸外迹,靡不与菩萨戒条相符。此心保任不失,是为胜义菩提心戒。
学者情执犹盛,菩提心隐没不彰,则须求宗师(大乘教中已通宗者)极力提撕,以开显本性。虽为凡情遮障,未能发觉此性之活跃于心,但能从外迹菩萨戒条申其行愿,莫敢或渝,是为行愿菩提心戒。
两种戒相深浅不同,要以真如性海为归。真如境界寂灭平等。凡情虽尽,佛智未备,终涉显教范围。此外更有三摩地菩提心戒,则密宗特具之法门也。
三摩地菩提心者,密教大阿阇黎以三密加持力,于学者心中径提出大圆镜智种子。俟其熏发浓厚,心中自然流露真相若月轮然。此相实为三昧力凝成,故冠以三摩地之名。诸佛之能洞见十方如来众生者,即赖此大圆镜智之力。证此者,始称入佛境界,亦云“入佛三昧耶”。
密教既以直提大圆镜智为宗,故学者所受之菩提心戒特称“三昧耶戒”,或称“诸佛内证无漏清净法戒”。虽应诸外迹亦参用显教菩萨戒条,而主旨固自不同。唐密特殊之点,即在于是。
三昧耶戒,实为戒中之王;精心受持,斯与佛伍,远离二乘境界。故乐受此戒者,以后不更受小乘诸戒。其中途忽转入小乘者,或未得明师指授之过,或其人本非唐密根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