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巴拿马养生游的起心动念者,或曰发起者是大山的女儿洛悌,也是“至一能量养生坊”受益者,自然成了“巴拿马养生游”最佳景点导游和协助选择能量充足地修炼的不二人选。
事实也是如此,第二天在巴拿马老城象冥冥中安排好了似的,遇上帮助洛悌装修新房子的加拿大温哥华木匠艺术师杰森,且这位木匠艺术师傅祖孙三代都是从事木匠及木头雕刻艺术,是加拿大著名的木雕艺术家。他们将漂流至温哥华海岸的各种散木,用手抚触和心灵去感知木头状态,以确定将某块木头或某颗树雕刻成长久保存的艺术品,真个是“变腐朽为神奇”之举。
杰森从小跟着长辈从事这项工作,耳濡目染下灵性十足,能够提前感知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或许阴灵太后,阳气不足的缘故(至少我接触他时有这种感觉),杰森有种灵魂无有归处的孤独,因此四处游历寻找灵魂的归属,常常是每到一个地方呆上几个月或几天,将买掉木雕艺术品的钱用于消费和继续前行。
洛悌也是一位灵性很足的女士,在几年前装修房子时与杰森相处了一段时间,很多充斥着年轮沉殿和灵性能量的木头,都是由杰森找来并指挥安装的,其中有一处印第安人居住过的旧房子遗址,杰森就找到了好多历史沉淀的木头,给新装修的房子平添了几分神秘与灵力。
洛悌能够感受到杰森内心深处的孤独,几年不见这种感觉更甚。
当我和晓蓝再次出现在杰森面前,并购买了两件纪念木雕工艺品,杰森由衷地爆发出阵阵喜悦,敝开心扉地交流了他曾到中国旅游时的美好感受。除了赞叹中国发展速度让人震撼外,在谈到顶礼金色大佛与五百罗汉时,更是手舞足蹈、欣悦异常,孤独感已全然不见……。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参观巴拿马运河的前世今生,这一地点位于运河船闸处。
说也蹊跷,在通往船闸处的路上,被特殊情况阻碍不能直行到达,只好绕着半个巴拿马城转了一圈,重新见到了巴拿马首都机场和地铁火车站等重要景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汽车行驶到巴拿马美洲大桥桥头时,老远看见耸立着一个约十余米高尖顶方碑,待到靠近时上面赫然写着:
“纪念华人抵达巴拿马150周年纪念碑”
它是由当地华人在政府支持下筹款修建的。
由于来回两次经过美洲大桥,纪念碑又耸立于桥头一侧非常醒目,不由多关注了一些时间。
在覚明过去的印象中,巴拿马是个遥远的地方,这里国土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大名鼎鼎的巴拿马运河却是如雷灌耳。但是美洲桥畔有一华人纪念碑确是闻所未闻。
在没有真正到达巴拿马运河参观运河前世今生前,接连两次见到“纪念华人抵达巴拿马150周年纪念碑”
自然在覚明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2017年巴拿马当地时间6月12日晚
据中国侨网2017年6月20日报道,早在160多年前,就已有华人来到这片土地,他们参与了巴拿马铁路修建,而后又开凿运河,为巴拿马的城市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7年巴拿马当地时间6月12日晚,北京时间6月13日上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同巴拿马共和国副总统兼外长德圣马洛在北京举行会谈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世纪50年代,部分华人从美国南下巴拿马,从事垦殖及贸易活动,成为最早来到巴拿马的华人,而真正的“契约华工”抵达巴拿马则是在1854年。
早期华工来到巴拿马参与铁路修建。在1851年至1865年间,共有2万华工在巴拿马铁路西段工地施工,是修筑铁路的主力。由于环境恶劣,许多华工染病身亡,只有少数人回到祖国。
在1881年的前后30年间,近万名华工先后来到这里开凿运河,其间有数百人丧生。1914年,巴拿马运河终于竣工,成为现代工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现而今,这些契约华工的后代早已融入当地社会。华人的存在,为当地的种族多元文化添上浓厚的一笔。
巴拿马政府设有中华民族日,议会两年前还成立了中华民族委员会,负责与政府沟通侨社事宜。当地民众对华态度友好,巴依萨诺(西文意为老乡)一词是当地人对华人的普遍称谓。
眼瞅着不算高大的纪念碑,感受着一百五十多年前华夏劳工英灵们的流动。一种炎黄子孙的热血豪情尤然而生,同时另一种悲壮亦同时显现,似是与纪念碑有灵魂深处的共鸣!
注:由于网络和集体游关系,没有大把时间沉淀写作,巴拿马运河乃重中之重,先留下印象再慢慢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