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是国际家庭日,不知诸位回家未?
联合国自1994年设置国际家庭日,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决定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其主题为“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其铭语是“在社会核心建立最小的民主体制”。此后联合国有关机构又确定以屋顶盖心的图案作为“国际家庭年”的标志,昭示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
突然我从家庭日意识到,社会的意义,也体会到了社会的价值。很多问题,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千千万万的人与你一样,而且有让在孜孜不倦地为你解答,这种感觉很好。同时,如果有困惑,找相关书籍,会有新的思考和前人的探索。
1994年: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
· 1996年:家庭:贫穷和无家可归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 1997年:在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家庭建设
· 1998年:家庭:人权的教育者和提供者
· 1999年: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家庭
· 2000年:家庭:发展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 2001年:家庭和志愿者:建设社会凝聚力
· 2002年:家庭和老龄化:机遇与挑战
· 2003年:筹备2004年国际家庭年十周年纪念活动
· 2004年:国际家庭年十周年:一个行动框架
· 2005年:艾滋病毒/艾滋病与家庭福祉
· 2006年:变化中的家庭:机遇与挑战
· 2007年:家庭与残疾人
· 2008年:父亲与家庭:责任和挑战
· 2009年:母亲和家庭:变化世界中的挑战
· 2010年:移徙对世界各地家庭的影响
· 2011年:面对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
· 2012年:工作与家庭-两者兼顾
· 2013年:推进社会融合和代际团结
· 2014年:“家庭事关发展目标的实现;国际家庭年20周年”。中国纪念活动的主题是“人人健康,家家幸福”。
· 2015年:男人说了算?当代家庭中的性别平等和儿童权利
· 2016年:家庭、健康生活和可持续发展
· 2017年:家庭、教育和福祉
· 2018年:家庭与包容性社会
你会从每一届的主题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实,那就是越来越平易近人了,越来越关注关注每一个家庭而不只是弱势家庭,也越来越贴紧时代了。多么可爱又善解人意的主题啊,让我们在时间的洪流中有凭依有思考,不至于一个人单打独斗。
不知为何,很希望有人去调查研究这样一些人,在农村中小城市不是家中独女已工作的这部分成年未婚女性。她们一方面在寻找成立自己的家庭的迷茫中,另一方面又离自己的原生家庭渐行渐远。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她们难有归宿感,因为原生家庭逐渐像个外人,虽祝福却也总有别离的期待,而后的家庭却又迟迟建立不起来,又成不了内部成员。处境,真的,很悲凉。
家,应该是除了爱之后,最温暖的词了吧。愿我们的家越来越接近尘世的幸福,有冲突有调解有爱,让我们的心能似弃舟登岸的步子一般稳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