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生命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胡适
临近考试,大家都在紧张的复习。但我是一个喜欢忙里偷闲的人。从朋友手里摸来一本胡适的《人生有何意义》来品读一下。细读一章,内心澎湃激昂,不能自己。原来一本好书,是真的会让人读起来,内心激动不能平复的。我选择读完一章之后停下来,书中所写内容,感觉真不是一时半会能吸收理解的,继续下去,反倒是适得其反,囫囵吞枣。
其中一篇讲到,小山(胡适昵称)赴美留学八九年回国后,在公园遇见以前的同学朱子平一事。八九年的时间,却完全改变了两个人。朱子平和小山离开高等学堂后,小山选择了出国深造,而朱子平却被包办了婚姻,朱子平本有些许反抗之意,但用原话来说“三代单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觉得做了中国人,老婆是不是能不讨的,只好将就点罢。”在各方面软磨硬泡下,以及陈旧思想的辅佐下,还是对婚姻进行了妥协。结果便是,数年后的相遇,小山意气风发回国,在公园中遇见了当初同学朱子平,其已全然成了老人的模样,嘴里叨咕着“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的?”在他没有做好准备之前,他终究是被婚姻、现实给压垮了。朱子平在还未准备好前,便被包办了婚姻,做出了妥协,几年的时间,生儿育女,却因为经济状况跟不上,导致小儿子夭折,夫人病倒,自己精神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最终被压垮,成日琢磨人生意义,被外人耻笑为“哲学家”“神经病”。人生到底有何意义,在他见到小山时如同见到救世主一般“小山你是搞哲学的,我一定要向你请教这个问题。”他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小山(胡适)。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鲁迅曾说过的一句“从来如此,便对吗?”很显然,朱子平是受到了当时封建思想和传统的“迫害”。他认为,向来都是如此,便在短暂的质疑后选择了妥协。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包办的婚姻害了他,实际上是他那根深蒂固,顽固不化的封建思想害了他,让他与同学小山走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渐行渐远。经济商品都讲究推陈出新才能保证经济收益,更何况是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向来是天马行空,如果思想是被束缚于牢笼之中,那必定会在某个选择上,与成功渐行渐远。束缚的牢笼大多由自己想当然、妥协打造而来。也便是“从来如此”。放在当下,也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谓的“别人告诉我的”,“大家都这么做啊”,“别人都这样。”根本没有自己去求真务实,也没有自己去思考,当你与其他人无异时,便离平庸更近一步。
冲破思想的牢笼,顽固的思想转变是困难的。首先得做到不要人云亦云,懂得自我思考,懂得质疑。从来如此,并不代表他是对的。时代在变,思想更应该转变。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在时代转变时,依然保持一成不变,他固然像个童话人物般浪漫美丽,但终究逃不过现实,惨淡收场。
我没有骗你,也没有说谎,只是时代在变,大家都变了,当初的话,便早已不算数了。
本来想多谈谈的,这只是其中一个小篇章便写了些篇幅,思潮依然涌动澎湃,待我再细细品读、消化,再来跟大家谈谈,胡适的哲学、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