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但不妄动
心是人思考事物、行为决策的出发点,人一切的行动,都起源于心动。有道是,心有所思,行亦随之。 现在的环境已经无法让人静下心来,因为我们随时、随地都会被手机、邮件等各种各样的消息吸引或打断;在遇到挑战、困难、矛盾等压力与情绪触点时的困心之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影响着自己心态的起伏......面对繁杂的世界如何做到心静、心定?
M6的课程通过游戏、比赛、冥想、现场教练等环节,让我们体验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自己内在的繁杂思绪所产生的干扰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定力。王阳明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让我想到一棵深根于土壤,挺拔强壮的树,微风拂过,树叶随风摇曳飞舞画面。我们可以让微风拂动万千绪,但我们的良知却要始终如挺拨之树,牢牢扎根在我们内心,坚不可摧。
课堂上吴导的十二个定力加减法解析帮我们深度理清了教练定力状态实施方法和应用技巧,我觉得教练状态的充分准备的核心要义(使命推动、角色明晰、目标坚定、充分准备、全局在胸)---此为“此心不动”;而在教练过程中把(公心平等、看人之大、调理内在、凝神专注、勇于担当、自我接纳、张弛有度)用得恰当有致---此为“随机而动”;同时,我们要在教练过程中尽量规避十二个定力减法的意念肆意长出---此为“不妄动”。
如何让自己不妄动?真正做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境界是我们需要修炼的目标与方向。
静心
在作冥想环节时,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像摁了快键的银幕翻滚不断,心无法宁静下来。旭东在动态冥想环节气场全开,作为旁观者的我亦能感觉到全场只有他一人在旋转,没有一切外在的干扰---深刻体会那一瞬间的安静与沉浸。在小组分享时,旭东分享到他那一刻的静心、愉悦和放松,非常舒服。“我为什么没有?”宋教练回到“先让心静下来。”
在M5小组会议教练中的失败在当下与事后的反思中虽让我收到了很多“礼物”,但我内心开始对自己不自信、怕再犯同样的错误、紧张、在意他人的评价;在与班级同学沟通过程中,面对同学们给我的赞扬,内心不是欣然接受,而是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工作中他人未能达到自己的标准或要求时的不舒服; 拿到小组歌唱曲目时,自己不会唱歌、不会表演、怕影响小组成绩的担忧.....这些心心念念就像把自己置身于一只没有船舵的船,摇摆不定,却永远也到达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定力修炼课程结束后,我也反观的自己:自己头脑中有着仿佛永不停歇的念头,内心是不安静的,我所看见的只是我的执念在对方身上的投射、对自己不足之处的不接纳。
我要学会接纳并欣赏自己的不足之处,固守着内心那份做教练坚定的初心,珍惜自己的付出,随时保持内心的平静,让自己的杂念、妄念放下,让心静下来,保持一份淡定与从容,不管在思维、意志、情绪和行为上达到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境界。相信,当我们内心真正的宁静,毫无虚妄,做什么事情都会专心致志,捻手就来。
专心
课堂上在教练练习环节,感谢英子选择了我,给我机会做她的教练,那场犹如“神助”般的场景,让我们彼此很享受教练过程的放松,收获彼多。总结环节我反馈道:“全程我在跟着你走”,而英子却反馈到:“我是在跟着你走啊?”在我俩彼此诧异时,小组教练回应到:“这就是共舞!”那一刻,让我真正明白与体会到教练与被教练“共舞”的化学影响力。这场教练怎会有这样的效果?最要感谢的是眼罩^_^
要求带上眼罩的那一刹虽然有些慌乱,但转念一下,我原本就是来做练习的,一切随遇而安,我只到把心放在被教练者身上即可。 以往在教练过程中,我在接收到被教练问题反馈内容时,脑海里会为听到的内容、观察到的对方反应、肢体、眼神及自己内心念头与演绎、设计问题等等念头忙的不亦乐乎。因为看不见,所以想尽可能地与对方有联系,只能弱弱地问道:“我看不见,如果你愿意,能握住我的手吗?”在对方握住我双手的一瞬间,我的心有一丝欣慰与安定。在整场教练过程中,因为看不见,我只能把心专注到被教练者反馈的内容上、声线上和握手力度的松紧上,心只跟随着被教练者,别无他念。为平稳自己和被教练者情绪,放缓语速、放低声音。过程中,我自己也很放松。在事后的小组做教练总结反馈中,观察员给到我的反馈是:全程跟着被教练,未纠结在具体的事情中;二十一项有效/无效教练行为中没有发现无效教练行为;教练过程画面让他们很感动;整场教练沟通速度与声线都很平稳、缓速,让人很放松......
这不正是,接纳自己的不足(看不见),放下自己的执念(做不好也没关系,一切随遇而安),坚定自己做好教练的职责与角色的内心,排除纷扰(虽是借助外物-眼罩),专注于被教练者,心平气和(放慢语速,平稳情绪),守住宁静、守住专心的结果吗?
修心
PCP18期的目标:
【愿景】 释放无限可能,让每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使命】 自我重塑,彼此赋能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我们都很容易被我们日常的习性(或执念)所掩盖;我们不必奢求每个人都能懂你或是你能懂每个人,我们只要努力地找到那个最好的自己即可。因为,我们知道外境的存在都是由内心的投射。所以,我们只有围绕“十二个定力加减法”不断地修心,在遇到一些我们不喜欢看到的、听到的境界,或是触动情绪,心起烦恼、焦虑、傲慢等等时,我们马上要觉察自己,懂得放下,让自己静心、专心,真正做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修心境界。【可以从深呼吸开始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