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对画的认识一片空白,只记得小学的时候发的美术书里面端着碗满脸皱纹的《父亲》的油画,还有西方的穿着比较暴露的女性带着一群孩子的不知是油画还是什么种类的画了。再就是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让画小鸭子,小房子之类的用彩笔涂上色,我画的很糟糕,老师打分总是五六十分。
最近读《你必须读懂的中国100幅名画》乍一看这个书名以为是本类似成功学的成功的五个要素惹人眼球的书,后来翻看作者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现在从事鉴赏和研究的乔伊,顾问也是中央美术的教授,便多了几分信任。看目录是有一百幅中国名画,第一幅画也是这本书有时间记载的最早的一幅,新石器时代的《鹳鱼石斧图》,这幅画是画在器皿上面的。中国古代的画一般是画在器皿,墓室墙壁,设色绢本(丝绸)上的,有纸张以后就在纸上面了。画家通过画给我们后人提供了研究历史的来源,也见证了中国的兴衰变化。
中国历经几千年,统一和分裂交替变化,总是分分合合。这些变化总是能在画作中找到痕迹。比如盛唐时期的画作色彩偏向艳丽,人物丰满,笔触细腻,显示了盛唐的气度。此外,每个朝代的画作风格和笔法又是上一个朝代的延续,今朝又在继承中创新,一代又一代使中国的绘画艺术丰富多彩,比如五代画家荆浩的《匡庐图》中山的画法就是继承了唐代时期的画发而自己也有创新且对后世山水画产生了深远影响。总得来说不论朝代兴衰,绘画的技术一直是在进步的。
目前为止给我印象最深一幅画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这幅画是根据占天下八斗之才曹植的《洛神赋》文章想象画出来的,画的是与洛水边水神宓妃相遇,嬉游,同庆,离别的场景。“翩若游龙,宛若惊鸿,飘摇兮如...”这是《甄嬛传》里面《惊鸿舞》的歌词,来源就是曹植的《洛神赋》。这首赋不仅成就了一代画圣顾恺之,也成就了国剧经典《甄嬛传》。
现在我只看了二十几幅,还有很多没有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