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三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导处老师找到自己,劝自己加入考研的大军。一向执拗的自己并没有遵照老师的劝导,还是一意孤行的选择了工作。或许是恨铁不成钢,自己的“冥顽不灵”最终换来了一句:你会后悔的。
“你会后悔的”,多少学生被老师的这句话吓的不敢走出校园,一度的认为考研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太早踏上社会不过是一步步的在往火坑里跳。
工作快两年了,虽然这两年的摸爬滚打并没有什么起色,却从来没后悔过自己曾经所做的决定,虽然那些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即将踏入社会,跟自己抢同一个饭碗,却也并不惧怕。
大学期间,曾一度在考研与不考研上路上纠结。自己并非不想继续深造,只是一心想进名校的自己,却因身处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而消磨了自己严重不足的自信。自己并没有太多的资本,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国家级的竞赛,更没有获得过什么拿得出手奖项。这些都让自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
曾经的同学,从华科到了浙大,从武大到了北大,有的留在了清华,有的出了国。这些对自己来说有着深深的触动,与其说是触动,不如说是打击。人总是在对比中看见自己的渺小与懦弱无能。曾经坐在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如今的差距已是天壤之别。相比之下,曾敬佩的学长因考上211大学而欣喜若狂,曾经努力的学姐也因考上一所不知名的院校难以掩饰随时可能上扬的嘴角。原来,人与人之间竟是如此的不同。
从那刻深知,自己即使是拼上老命也不可能通过大半年的努力考上北大清华,即使再过给两年,也同样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够考得上。或许有人会说,不要妄自菲薄,足够的努力和强大的自信足以让你撑起一片天。但只有自己清楚这并非妄自菲薄,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的,而是时间,效率,智力,天赋,运气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其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命的努力,还是决定及早放弃,另谋出路。
工作后,经常听到同学抱怨:当初如果考研,也许现在会截然不同。甚至很多人又重新开始拿起书本,为下一轮的考研做准备。却很少听到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会抱怨当初放弃工作,留在校园。这或许是绝大多数人的误解:考研比工作重要。用来掩饰懒惰的本质和趋利避害的本能。
肉体上的懒惰导致精神上的空虚,精神上的空虚导致行为上的缺失。大学生所面临的选择危机并非来自于社会,而是自身。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很多人觉得大学里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挥霍,大一大二尚有放纵的资本,大三大四再做长远的打算也来得及。但如果说从一开始就没弄明白想要获得鲤鱼跃龙门的资格,就必须得从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为之努力,那么也就错过了很多这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大学毕业,是选择直接工作,从基层做起,干一番事业,还是跟朋友一起集资,自主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抑或是投身于考研的大潮,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关乎一生的决定。
选择困难无外乎三个原因。1.你是个普通人,没有煊赫的家世背景,也没有异禀的天赋。2.始终没能弄明白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又要做些什么。3.受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缺乏足够的勇气和自信。
如果考研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读研。毕竟,较之于为了微薄的收入睡眼惺忪的加班到凌晨,校园里的自由不知道幸福多少倍。只是研究生的门槛挡住了大多数人,越是好的学校,随之而来的门槛也就越高,成天待在空荡的教室里,与枯燥乏味的试卷确实很难为友。
难以忍受工作的桎梏,又忍受不了考研的寂寞。所以决定创业,但没有好的投资项目以及足够的资金,没有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和说干就干的执行力,是大多数年轻人梦想夭折或者流产的重要原因。
毕业后将何去何从,考研,工作还是创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但听的最多的无外乎,考研为上,工作次之,创业为下。这种观点自己不敢苟同。
人更应该遵从本心。这种本心不因困难而焦虑,不因焦虑而彷徨,不因彷徨而懒惰,不因懒惰而放弃,不因标配的人生而禁锢自己的思想,束缚自己的格局,消磨自己的勇气,桎梏自己的行为。当你回过头来,不因当初的决定而后悔,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