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期航海实战营Day 1
看了阅读之书的前言,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竟能如此坦诚的写出我心,我是否也能如此真诚的面对真实自己,写出我心。
孩童时期,开始接触连环画,开始读民间故事,开始读神话故事。开始通过给小伙伴讲故事,更加熟知了那些故事。也更强化了对故事的热爱,强化了书中自有一番天地的意识,于是便于书籍结缘。然而,原生家庭却没有书香氛围,读书的机会,是要靠自己去争取,对于书里知识的吸收,也得靠自己去分辨,小小年纪,是没有分辨能力的。
于是,读书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是没有父母的有意引导,更要氛围,只是只有自己内心对读书这件事的越来越笃定。然而,一个人独行终究是要遇到弯路的。在后来的读书路上,对于书中道理过于完美的“相信”,就渐渐变成了“唯书”和“唯理”,缺少了生活实践印证思考,那些书中的“道理”,就变成了“框框”,成为思想认知上的桎梏而不自知。这种读书经历甚至伴随自己很多年。直至生活遇到一些挫折,才让我反思读书到底是什么,到底与自己的生活是什么关系,那些书中的道理,为什么放到现实总是与人格格不入,明明是真理的东西,为什么别人总是对我敬而远之,得到很多人对我有不接地气的评价。后来的后来,我渐渐懂得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真理是对的,但真理是需要适宜环境土壤的,放错地方,真理也会适得其反。带着这种反思,我开始在读书中放松自己,尽量淡化读书的功利目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内容,尽量给文字留足感情感受的时间。把阅读还给阅读,用心而非用力去阅读。这样反而会像太极一样,无招胜有招把书读到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