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进城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们学校确定有四位老师进城。我调入这个学校以来,真的是铁打的学生,流水的老师。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课后服务的合法化,大家更是千方百计想进城,就算是借调也无所谓。
老师的收入是很透明的,在乡下就靠那点乡镇补贴,像我们是城郊一个月才200块钱的乡镇补贴,没有机会补课赚外快,也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课后服务几十块钱一节,一辈子下来两个人的工资养一个孩子,买一套房还要节衣缩食,所有开支都要计划着来,不是老师会过日子,是确实囊中羞涩。尤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偶尔会伤寒病痛,孩子兴趣班费用,自己都不敢生病,即使生病了也只能硬挺着,导致很多老师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丰富家庭物质需求,拼命考进城去。
进城以后由于学生人数多课后服务费高,如果口碑好,还可以补课,再加上进城以后,社会资源更广,对自己的发展更有优势,学习机会也主要集中在城区老师,走出去就能学习到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更利于专业成长。城区的老师一般是先买平房再买电梯房,然后再去省城买房,生活品质蹭蹭上升,让乡下的老师们羡慕不已。
而由于年轻的老师们在乡下待不住,导致乡下师资力量不均衡,有时候一个学校几个同一科的老师同时考走,一门学科只好不同专业的老师来临时上课。家里有人陪读的孩子纷纷进城读书了。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老师是稳定的,我读五年级的杨老师教了我爸爸又来教我,同学也是稳定的,基本上只要大家一直在读书,小学到高中都会是在同一个学校。
现在大环境所致,孩子成绩不好,就考不上高中,高中都没机会读就谈不上大学,而现在985/211毕业都有可能面临失业,更何况大学文凭都没有的孩子,家长们为孩子的前途担忧还有一点是,我们整个县城就只有一所公立中专,而招生人数是有限,分流后有那么多孩子没有书读,只能花高价去读私立高中,或者去外地读私立中专,三年下来起码是18万以上,在这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只好卷孩子。
我静观大家的躁动,感觉这个社会真的病了,孩子筋疲力尽,家长急功近利,教育者失去了原有的初心,我希望自己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别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